一杯奶茶半杯料,“加料趋势“是不是过头了?

今年茶饮市场有一个很明显的趋势:不断往杯中“加料”,小料多、口感丰富成为一个竞争策略。多料多口感,在市场现状中显得尤为突出。

“万物皆可料”这句话用在饮品市场里可谓是非常贴切的一句话,从珍珠芋圆等圆球状,到烧仙草奶砖等块状,还有紫薯芋泥等泥状,统统都能做。小料这个概念的范围也在扩大化,奶油奶盖、奥利奥碎、坚果、饼干、燕麦等等都是料。连乳制品都有轻乳、厚乳等等多种类型。

从什么时候开始?奶茶变得一个比一个“有料”,一个比一个“八十八宝粥”?奶茶加料的历史,究竟有多么源远流长?

当珍珠、椰果已经不能满足消费者需求时,都可CoCo凭着一杯“奶茶三兄弟”圈粉无数。这款产品创造性地把珍珠、布丁、仙草三种单一小料组合到一起,绑定成“桃园三兄弟”的cp组,成为品牌的招牌产品,打开了小料市场。

在小料上下功夫的,还有他。当年湖南人王斌带着一腔的创业热血,跑到成都开了一家饮品店,书亦85度tea。后来因为被面包品牌85℃起诉侵权,更名为“书亦烧仙草”——大家记住这个品牌,是因为它的口号是“半杯都是料”。

加料的疯狂时代,不仅体现在杯底,还在杯顶。

顶料奶茶最初的尝试是在年,那时珍珠奶茶如火如荼,一个年轻人在台中成立了一家名为“白色恋人”的饮品店,和别的奶茶店不同,这里不卖珍珠奶茶,只卖起司奶茶。年,快乐柠檬试图在大陆引入这一奶茶,然而时机未到,并没有火起来。

奶盖初现市场

长沙的茶颜悦色既没有沿用底料奶茶的模式,也没有采用奶盖茶的思维,它推出的是奶油顶茶。

顶料的种类也逐渐开始多了起来:奶盖、奶霜、奶沫、奶油、奶酪、玛奇朵、格雷、冰淇淋、奶球、雪球......

顶部加料在奶茶界流行起来之后,逐步形成了和底料奶茶两分天下的局势,甚至随着新茶饮的发展,一度风头盖过珍珠奶茶。

新的商业模式,新的消费习惯,众多饮品纷纷试图抢占市场,此时的奶茶行业,可以说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百鸟朝凤。

从横向的小料种类增长,变成了纵向的每杯含量增长,并且愈发呈现出不可挡的架势。

年,一点点在上海开店。买奶茶后,可以免费无限加珍珠、波霸、红豆、仙草,甚至可以加满一杯——和八宝粥的形态可以说是十分相近了。

无数奶茶爱好者和吃货达人推出隐藏菜单,喊着“只有你想不到的喝法,没有我不能加的小料”的口号,为小料升级“造势”。

由此可见,茶饮小料确实开始成为一个新的增长和创新点。

小料对于茶饮品牌的重要性

1、能够打造出差异化

各大茶饮品牌纷纷在小料身上做文章,其最终目的都是在同质化的市场环境中打造差异化,进行产品的新一轮升级。

各大品牌总是有意或无意地频频撞车。从logo、文案、外观、茶饮名称到原料越来越趋向雷同。甚至有人戏谑评价到:“为什么我手里的奶茶,长得越来越像?”。

事实上,自从“茶底+水果+奶盖”这一全新的产品形态颠覆了以往的粉末冲泡型奶茶后,口味上的微创新已经很难成为品牌的绝对优势。

所以小料的创新,能够将品牌或产品进行区分,避免过度同质化。

2、能够展现品牌个性

小料的研发与创新,也能赋予品牌新的生命、展现出不同的品牌形象。

在开发小料的过程中,可以通过名字、颜值、口味特色等多方位发挥品牌的个性。

在口感上,有茶的柠檬冻、KOI的蒟蒻,听起来就能让人感受到高级感。

3、营造出超值感

一杯奶茶半杯料,料多是体现产品优势最简单、且最直观、最显而易见的售卖方式。优惠、划算、性价比高是消费者选择料多产品的驱动力。

丰富的小料选择将主导权交给消费者,如果吃腻了珍珠可以换芋圆、芋圆不够可以加奶冻,总有匹配你口味的那一款。

当茶饮产品价格上升、品质感上去之后,要由内而外打造惊喜感,内核物也得充实起来,这就需要用小料把一杯饮品填满。

所以,随着中国茶饮步入成熟期,塑造品牌间的差异化将成为关键点,创新布局应该做到最大限度地捆绑新生代消费者群体,加强消费者与品牌之间的消费黏性。

在这种情况下,从小料入手寻求创新点和突破点,为品牌赋能,也不失为是一种明智之举。

泡泡宫殿革新新时代智能消费模式,以DIY奶茶和无人奶茶售卖实体店相融合,创建自制茶饮的领导品牌。在这里,布丁、脆波波、阿华田脆脆、核桃仁碎、奶油雪顶、奶盖各种小料配料完全由你自主添加,添不添加你做主,想加多少加多少,怎么搭配随心选,体验自制奶茶的乐趣,调配出属于你的味道!

泡泡宫殿精选优质茶源,提供多种配料,在食品健康安全的基础上让消费者感受DIY奶茶的乐趣,调配出专属自己的茶饮。DIY代替点单模式,让传统奶茶店焕发出新鲜生命,打造无人售卖DIY自制奶茶产业链。一起来泡泡宫殿体验自制奶茶的乐趣吧!

你喝奶茶的时候喜欢添加什么配料呢?来评论区一起聊聊吧~

本文部分图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即删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gxzy/124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