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螺髻山的风姿绰约与俊彩雄奇,自然少不了要去看看邛海的浩瀚无垠和水乡柔情。从螺髻山到邛海,已近黄昏。邛海状如蜗牛,形成于万年前,是四川第二大淡水湖。邛海在《汉书》与《后汉书》中分别被称为邛池泽和邛河。唐代以后民间称邛海,文人雅士多称邛池。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曾游历邛海,他《马可波罗行纪》中记述邛海有珍珠无数。这些古籍记载,无疑都体现了邛海悠久的历史文化。邛海,不仅是西昌市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而且成为西昌的旅游名片。同时,邛海地区冬暖夏凉、四季如春,形成冬无严寒春温高,夏无酷暑秋凉早的气候特点,西昌也因此被称为小春城,宜居宜业宜游。如今的邛海边上,已经建起了绵延数十公里的亲水栈道,成为了一座开放的市民公园。海边的市民和游客交织着,共同赏阅这片浩渺烟波。有人向海鸥投食,有人在海边戏水,有人在享受着海风拂面,有人用摄影定格美好瞬间,还有人在海边发呆……戏的戏着,拍的拍着;走的走着,坐的坐着;说的说着,呆的呆着!这群市民和游客,就在不经意间将自身融进画中,绘出了一幅邛海人物百态图卷,也绘出了一幅滚滚红尘间的世态人情图卷,而我们每个人既是作画人,又是画中身!你看原本是万顷琉璃般的海面,微风吹来,海水泛起阵阵涟漪,在夕阳的照耀下,折射出粼粼波光。天空下白鹭翻飞、海鸥掠过,海面上黄鸭畅游,摇船的人们划着桨,欢快地唱着歌,俨然是一幅渔舟唱晚图,只怕是画图也难足。游船之外是依稀的城镇,城镇之外是连绵的群山,群山之外是日落的余晖,余晖之外能到达的不是眼睛,只能是心怀天地的博大胸襟!山的刚毅,水的柔情,城的恬静,所见在眼,所悦在心。沿着亲水栈道向前,如贴水般行走于水面之上。水岸上茂密的林木、林木旁的彝风建筑、水畔孤独的奇石、水面停泊的游艇和帆船,都向水面投下了各自的倩影,自顾自地对镜梳妆、孤芳自赏。这一片片山水天然风景孕育了田园人境,一座座特色建筑融合了民族精粹,自然与人工,传统和现代,交相辉映,装点了正在看风景的我的愉快心情。邛海的西滨是泸山,山峦奇秀,林深树茂,遮天蔽日。山中最著名的树木,是有两千年历史的十大巴蜀树王之一的九龙汉柏。此外,在泸山中,有光福寺、三教庵、观音阁等数十座古刹殿宇,分布于密林深处,各据幽境,巍峨壮观,被誉为川南胜境。

风月书旅,旅行自媒体,文化旅行者,签约撰稿人!读书万卷,旅行万里,

风月书旅,等你遇见更好的自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xgls/157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