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想说爱你并不容易
我是怀着恐惧的心情写下此文,因为实在是人微言轻,怕被扣各种帽子,希望各位批判性地去看待本文。结合这些年使用部编版教程进行小学语文教学经验来讲点真心话,说一说部编版小学语文教材的一些问题吧。 (一)汉语拼音教学混乱,高低段教学断层初入小学第一个学习难点就是拼音,以前人教版教材教学时候,拼音教学也是难点,所以部编版教材把拼音往后挪了一个单元,但是在教材内容的编排上,课本内容并没有减少,反而内容有所增加,更加压缩了拼音教学的时间。 教材主编温儒敏教授关于拼音教学,既然公认是难点,那么可以放慢速度,减少其它内容的编排,延长拼音教学的时间,让孩子们把拼音学扎实。另外,拼音教学要体现它的工具性,不要总是搬出学术资料,来显摆自己编排拼音正确的理论,学习拼音的目的之一就是是帮助孩子们认字,可是部编版教材中拼音的问题太多了,比如 一年级拼音字母o的规范读音 一年级汉语拼音课文中出现了chua的拼读是否合适? 儿化音标注汉语拼音时,将儿化音和前一个音节写在一起,一会儿的注音是yihuir,这个在汉语拼音教学课文中并没有出现过相关课程,让老师和学生集体懵圈。 还有朋友的友(you)在标注拼音时候为什么没有声调? 五年级课文《珍珠鸟》中“哟”的注音是 “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的”剥“读音改来改去…… 六年级课文《穷人》中“嗯”的注音是“ng”而且还有声调,一年级时候教的标调歌啪啪打脸。 …… 当然以上问题各位专家学者总是能够搬出理论证明教材没有问题,但是这些问题确实在教学中给老师和学生们造成了非常大的困扰。 (二)课文编排增删变动频次高,课文难度大每学期部编版教材都会变动,课文的增删十分频繁,以前人教版小本教材,哥哥用完弟弟还能用,姐姐学过的课文,弟弟也学,现在上一年的课本,下一年就无法用了,变化太多了。 另外,教材中课文很多做到了经典,文质兼美。但是不少课文出现的年级实在让人感到难度特别大。比如 以前《卖火柴的小女孩》安排在了六年级,现在三年级就学; 五年级学生就开始学习《红楼梦》真的合适吗; 一些小学生看了不知所云的外国优美散文《花的学校》、《花之歌》、《树和喜鹊》真的适合在那个年龄段的学生吗; 鲁迅先生有那么多好的文章,却在六年级安排了一篇《好的故事》,这篇课文恐怕拿到初中或者高中学习,也不见得是一篇容易读懂的文章吧。 还有一些和历史相关的课文,学生对历史还模糊,怎么能结合背景进行学习呢; 是不是为了方便学生理解历史,才把敌人收买刘胡兰的大洋换成了“一百块钱”? 教科书不是抗战神剧,不能为了高兴,过瘾,方便学生理解而无底线修改。 以前好多经典的课文被踢出教材,比如和周恩来总理相关的课文《温暖》、《一件睡衣》、《一夜的工作》、《飞机遇险的时候》、《十里长街送总理》,目前只剩《难忘的泼水节》了 (三)课文中增加大量古诗文,增加各种大部头的名著,更专业的语文让学生负担加重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教育语文,应该是注重语文学科的工具性和人文性,部编版语文教材不断提高教材的人文性,增加语文的专业性,难度一再提升。 文化自信要求我们传承中华传统优秀文化,三年级课文中我们学习《不懂就要问》,百年前孙中山先生就知道,背诵之乎者也,需要明白其中的道理,然而现在课本中大量增加古诗文,小学三年级开始接触小古文,有些地方为了迎合部编版教材的思想,除了课文中的古文外,还大量增加了课外的古文。 部编版教材中每个年级都给出了很多大部头的名著阅读篇目,并用《快乐读书吧》的形式,强制学生去阅读一些“必读书目”,五年级就四大名著,六年级就外国名著。 一遍是口口声声减负,把课间十分钟还给学生,把假期还给学生,把游戏还给学生,把童年还给学生,一方面要求学生连滚带爬地读书,废寝忘食地读书,读大部头、海量阅读。童年的时光哪有那么多时间呢? 其实,读书本就是一个个性化的东西,有学生爱都,不需要你去监督,不需要打卡,孩子们就自己喜欢读,作家三毛小时候为了读书而逃学到坟地里去读书。学生不爱读,也只是应付了事,为了应对老师的读书成果考试,干脆直接搜题,背诵答案,让读书成了空谈,成了负担。 我们的教材应该是引导孩子们去爱上读书,而不是强制所有孩子千篇一律地读千篇一律的书,义务教育阶段的基础教育小学语文又何必总是拔高读书要求。 不禁让我们想起了以前为了吹捧犹太人,说他们小时候要在书上抹上蜂蜜,让孩子去舔,从小告诉孩子读书是甜的,仔细想想,这多多少少有点不靠谱。 并不是所有学生都适合海量阅读,把这个作为硬性统一要求,就是严重地给学生们制造负担。 (四)插图模糊,为图而图,部编版教材插图的明显特点是模糊不清,讲究意境,为了插图而插入,为了课本不空白而加图片。这个很早之前就有人已经吐槽过,这里简单举几个例子吧。 古诗配图,与诗的内容无关 《伯牙鼓琴》的插图算不算丑化中国人? 三年级《池子与河流》的插图,感觉就是新手涂鸦,毫无美感 (五)单元习作与单元所学课文没有关系以前人教版语文教材,单元组织教学,本单元学的是什么类型的文章,语文园地里就会出现什么类型的作文要求,现在完全不同了,习作是习作,课文是课文,有的是一丁点联系都没有,如: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学的是《草原》是《丁香结》,要求的习作是一篇想象作文《变形记》!甚至 部编版教材中又何止是习作如此,很多时候,所学内容与所考内容完全不在一个频道,有人可能会说,那是出题人的失误,问题是如果课本教学目标明确,有何至于出题人乱出题呢。现在的课本主打一个让人摸不着头脑。 (六)学习课本的人设是城市里的学生通过学习课文,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部编版的这套书有着明显的学习者人设。课本中设定的很多东西,距离农村小学生还是很遥远的,很多偏远农村的小学语文教师都曾在我们的粉丝群里探讨过这个问题,肯定不是个例。整套书透露出的对贫困偏远地区学生的“放弃”与“漠视”,令人寒心。单单是一个快乐读书吧推荐的阅读书目,就是一笔巨额开资。 大多数人都觉得教育出问题了,乱象丛生,当然我们的教材可能也存在一些问题,也可能不存在,即使不存在问题,也希望下一次改版编排教科书的时候,各位专家能够多从一线教师的角度考虑,最重要的是守住我们义务教育,基础教育的初心,我们不是高等教育,没有必要拔高,不要制造焦虑,让我们的孩子能够会用我们的母语,爱上我们的语文,至于他们能不能发展成为文学家,我们只是引领,没必要填鸭式地增加文字阅读数量,一再提高难度。 语文教材应该紧扣语文教育的意义和作用,发挥传授语言知识与技能、掌握学习过程与方法、培养积极情感态度与健全的价值观的功用,精心编写、谨慎修订,为培育出未来的合格公民打下坚实的基础。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语文,说穿了是交流的基础和工具,根本没必要搞那么大难度!用枯燥、重复、无意义的练习、背诵和考试,将这门充满趣味的学科,变成被动的“吃苦大赛”。这样的教育充满功利、庸俗和虚伪,伤害的将是现在的孩子们稚嫩的心灵,和未来国民的精神世界。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xgls/15186.html
- 上一篇文章: 重生到70年代食品厂,手腕黑痣藏着空间,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