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美食珍珠粉的故事
珍珠粉的故事 相传很久很久以前,禾丰村有个心狠手辣的财主叫刘利本,他不但有良田万亩,还办了许多砖瓦窑、油寮和纸糊,十乡八里就数他富得流油。可俗话说越有越贪,恰巧那一年禾丰遭受百年不遇的大旱,农民们几乎是颗粒无收,眼看年关已到,他一共请了个长工,工钱是每人每月一块大洋,一共要付这些长工块大洋,面对一下要付出这么多,刘利本打起了自己的如意算盘。要是既不用发工资,长工们又不敢闹事,那该多好!于是这位“刘善人”是整天绞尽脑汁、挖空心思地想啊想,想了三天三夜,终于想出条*招:一改以往送送鸡鸭鱼肉的老规矩,而改为送大米糕点,不过却有三点苛刻条件: ,这点心要大米做的,并且要粒粒圆润;第二,不能用油炸,不能用甑蒸,不能用米炒;第三,在刘利本品尝之后他要说“好”就立即发工资,否则的话,这一年的工资就一概抵消了。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偏偏就有人比他技高一筹,那就是老华哥那聪明伶俐的媳妇巧姑。话说12月11那天,巧姑到圩上去买盐经过鲜鱼行时,恰巧看见了剖开来卖的大鲤鱼一肚子红红的鱼蛋,突然间,巧姑觉得那一粒粒圆圆的、鲜红的鱼一下子就变成了大米做的小圆粒,要是真的把大米做成……想着想着巧姑不觉高兴得笑出了声。晚上,老华哥收工回来,却见家里一个小缸浸泡着几升米,便奇怪地问:“巧姑,这好好的你浸米做什么?”“哎,你不是说12月15的送年不送鱼肉,改送米做的点心吗?”老华哥没吭声,竟自吃饭去了。时间又过去了三天,转眼已是12月13,这天老华哥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馊味,便大声嚷嚷道:“烧火的,米都给馊掉了,还做个*的点心哦!”巧姑挑帘一笑:“馊什么馊,到时你可看我的,今天晚上推磨。”于是夫妻俩扎扎实实地把米磨成了浆,接着又生磨了一次,直把米磨得细细的,把浆过滤得干干的。第二天,巧姑再把湿米粉晾开,待温度适当时用米筛筛了起来。12月15这一天,“积善堂”前挤满了人,长工们都提着各自的点心忐忑不安地来送年。刘利本却看在眼里,喜在心头,只见他捻着山羊胡子洋洋自得地坐在大师椅上,他就仿佛看到那一个个白花花的大洋已经变成了自己的田、屋,变成了砖瓦窑似的。看到了长工们差不多到齐了,账房先生便宣布品尝开始。先是赵大伯的汤圆,刘利本一吃,“唔,味道不错。”再是李老叔的丸子,一尝,“唔,差不多。”接下去,刘利本不是说还可以,就是说“马马虎虎”,要不然就是“吃得下子”,可就是不说一个“好”字。直把长工们的心越揪越紧,眼看着一年的工钱要被刘利本耍无赖给吞掉了。正在这时,巧姑手托一个纸包,老华哥提个篮子,一同走上前来,刘利本见了嘴一撇,心想:“难道你们还有什么新花样?”只见巧姑一上来,便麻利地打开纸包。“咦,这是什么东西?一粒粒亮晶晶、白花花的像珍珠。”刘利本一见,不觉心里早有几分惊喜,伸手就要抓,巧姑说:“慢,老爷,不是说点心不能炸,不能蒸,只能用水煮吗?那好,我们马上就动手。”长工们立刻生火烧水,只等水一开,巧姑便将那圆溜溜的小东西倒入锅内,边倒边搅拌,然后捞了起来,刘利本以为可以吃了,正要伸手来接,哪知巧姑又“哗”的一声将其倒入冷水里,待第二次水开后,巧姑才把那小东西捞起来再下锅,同时把老华哥篮里的鱼汤倒入锅里,放上油盐香料,然后满满地装了一碗,笑盈盈地端上来。啧啧,一阵清香扑鼻而来,刘利本喉头的锁骨早就在骨碌碌上下滑动了,还没等巧姑的碗递到手里,他一双筷子就迫不及待地伸了过去,可夹来夹去,怎么也夹不起来,直把巧姑笑得眼泪都流出来了:“老爷,筷子夹不起来,要用调羹。”说着拿出调羹,舀了一点递给刘利本。这时的“积善堂”一片寂静,静得一枚绣花针掉在地上都听得见,长工们的心简直要提到嗓子眼上了。刘利本呢,刚把调羹送到嘴边,那白白的圆圆的如珍珠般透明的小东西便“咕噜”一声下去了,只听刘利本失声叫道:“啊,这是什么东西,滑溜溜的?”巧姑“扑哧”一笑,装着讨好似地样子说:“老爷,味道怎么样?再加一点,好不好?”“好、好、好!”长工们“轰”地一声:“噢,发工钱啰!”直到这时,如痴如醉的刘利本才发现中了巧姑的套,可惜自己有言在先,也只好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摘心肝似地将工钱付给了长工……后来,巧姑当师傅再对那白花花、亮晶晶、滑溜溜的小东西不断地补充加工程序,并给它起了个形象生动的美名——珍珠粉。如今,这珍珠粉已成为禾丰特产,几乎是家家会做,户户留存,不但用来待客,而且还远销东南亚各国。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gxzy/10385.html
- 上一篇文章: 武汉黑珍珠餐厅指南出炉,你都一一
- 下一篇文章: 珠宝摄影课珍珠如何拍出ldqu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