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先军磨刀山下放猪人
本文转自:三峡日报 磨刀山隐匿在秭归县茅坪镇罗家村层峦叠嶂的群山之中,山高林密,地贫人稀。祖祖辈辈生活于此的付先军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成就了他的生态养殖创业梦想。 5月6日,立夏天。记者跟随秭归残联工作人员走进磨刀山中,探访付先军的创业之路。热情的阳光与芝兰谷峰柱林立、委曲万态的自然景色交相辉映,满目葱茏,群山环抱的磨刀山显得偏僻孤寂。 伴着一声声吆喝声,两百余头大小生态猪在付先军的驱赶下,撒着欢嗷叫着向旁边的树林飞奔而去,一时尘土飞扬,场面甚为壮观。 今年48岁的付先军,小时候被大火烧伤左手,因医治不及时,造成左手终身残疾,基本丧失劳动能力。初中毕业后,他四处奔波,历经坎坷,也吃尽苦头。 年,在外打工的付先军回到磨刀山下,跟随村民喂养野鸡,梦想“借鸡生蛋”成就一番事业。他不断学习养殖技术,从一个门外汉成长为一名养殖行家。 经过三年的发展,付先军养殖野鸡多只、珍珠鸡多只,成为当地的养殖能人。年,他扛起茅坪镇乡风缘野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大旗,担任合作社理事长,带领乡亲们和残疾朋友一起搞生态养殖。 年,对付先军来说是特殊的一年。由于政策调整,野鸡养殖受到限制。他主动拆除天网,含泪将多只野鸡放归山林,专心喂养土鸡、跑跑猪。目前,他的养殖基地存栏跑跑猪两百多头,存笼土鸡多只。 为保证猪肉品质,付先军起早贪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早上8点,他打开猪舍,把猪群赶入树林找野菜吃,强身健体;下午5点,吃饱野味的猪群不用召唤,自觉回到圈养的猪舍。“每天早晚,还要将玉米、麦麸、豆粕制成混合料后为猪‘加餐’,这样才能把猪养肥。”付先军笑着说道。 “这种方法喂养的猪抗病能力强,肉质紧凑有嚼劲,不仅节约兽药开支,还节约粮食。”散养的生猪、土鸡,因肉味鲜美、口感俱佳受到市民的追捧。如今,纷至沓来的客人为付先军的养殖业带来了丰硕的回报,“按照现有的市场价格,全部出栏出笼后,年收入可达万元以上。” 在自己脱贫致富后,付先军心里总想着要为周围的残疾人、脱贫户提供一些力所能及的帮助,主动免费给他们送鸡苗、送猪仔,开展养殖技术指导,或请他们来养殖基地务工增收。 九畹溪镇中阳坪村二组村民继清是一名残疾人,也曾是付先军的帮扶对象之一。 年,付先军送给继清多只鸡苗,并送他孵化器,教他孵化技术。在他的帮助下,继清的养鸡规模越做越大,每年都在只以上,成为远近闻名的养鸡大户。 目前,付先军帮扶的残疾家庭共有15家。按照惯例,他坚持每年为帮扶户送20只小鸡苗、5斤饲料或一头仔猪。“今年8家要鸡苗,5家要仔猪。”付先军算了一笔账,加上聘请的两名残疾人的务工工资,每年的支出都在5万元以上。 一种坚守与执着,一种希冀与期待。从养野鸡、珍珠鸡开始,到现在养土鸡、跑跑猪,十年创业路,艰辛而又充满成就感。付先军感叹,这一切还要感谢县残联雪中送炭,是残联从资金、技术、政策上的无私支持,让他的养殖业走上快速发展之路。他将依托磨刀山丰富的自然资源,充分发挥市级残疾人创业就业示范基地的带动作用,把养殖业真正做大做强。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xzjb/16892.html
- 上一篇文章: 价格大涨,这种东西突然火了都市现场
- 下一篇文章: 他所写珍珠鸟曾入选课本,如今重返文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