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邢晋(艺术策划、自由评论人)

咔嚓,按下快门,我们变换着角度和姿势,记录下一瞬的美好。如果说记录与自己有关的内容是一种习惯,那么这习惯是当下刚兴起?当然不,回顾历史,人们一直都希望用合适的方式为自己记录下属于自己和身边人的点滴。

故宫博物馆制作的表情包里,康熙大帝俏皮的给生活比了个“耶”,这种可爱的调侃引发了之后我们看到的李清照的怼人语录,苏轼估计一边吃着红烧肉一边笑呵呵的应对。这种让大家直呼欢乐的背后,是这些肖像绘画资料的记录和沉淀。

过年期间一大家子的全家福,平日里生日时的留影纪念,无不是大家想对时光记录的痕迹,在门类繁多的记录方式之中,绘画,更赋予了特别的含义。除却还原被描绘者的长相面貌之外,画中独特精神气韵,在画中永远的留了下来。古往今来里,几乎所有的历史名人的画像都有迹可循,到了现如今,这种用绘画的形式记录自己面貌的方式,不仅是很多明星名人的热爱,更是普通人可以选择记录的方式之一。独一无二的特殊,方便简易的装饰,甚至于其背后收藏带来的乐趣,更使之成为了一种不同于单调方式的时尚,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与喜爱。那么肖像绘画的发展到底经历了怎样的历程,又会在未来走向何处?这篇文章中也许可以告诉你答案。

#肖像画存在的历史与意义#

肖像画作为油画创作中的常见题材,在油画的发展历史中一直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它记录着不同个体的外观面貌,在很大程度上成为了反应当时社会人文风光的一面镜子。

在人类家族文明延续的时光中,几乎所有的名门望族都希望会有不同形式的肖像画面留给自己的子孙后代以示传承。油画肖像画更是在这个过程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这种特殊材质与形式对肖像的记录,让肖像画可以保存和持续上千年,并因此产生了大量的优秀作品得以传世。

杨.凡.艾克《乔凡尼·阿尔诺芬尼夫妇肖像》

82.2×60cm

木板油画

肖像画早期依赖于当时宗教的发展。中世纪末,传统意义上的肖像画开始正式出现。15世纪文艺复兴期间,人物侧面半身胸像已经开始了大批创作。此时的肖像作品早已不是仅仅装饰教堂和宫殿,而是作为中产阶级室内装饰的一部分。而画家们对细节处理就已经有了高超的技法支持。

达芬奇《蒙娜丽莎》

77cm×53cm木板油画

-年

现藏卢浮宫博物馆

文艺复兴达到鼎盛时期,肖像画更是作为贵族们标榜个人身份的重要一环。半身或全身配以单色背景,映证当时贵族的偏好之外,也显示了被画者身份的尊崇。

委罗内塞《拉·贝莱·娜尼像》

xcm

布上油彩

该作被视为卢浮宫文艺复兴时期肖像画藏品中的最高杰作之一

16世纪之后,作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最辉煌的时刻的中心之一,提香、丁托列托、委罗内塞三位典型的肖像画家的出现,将肖像画中具有纪念意义的价值进一步延伸。除却保持传统的古典技法还在其中加入了强烈的色彩感觉。

约翰内斯·维米尔《戴珍珠耳环的少女》

44.5x39cm

随着巴洛克时期的到来,肖像画更是建立了它特有的图像风格并广为流行。但凡贵族以及富有的中产阶级都以订制肖像画来彰显个人身份。鲁本斯、委拉斯贵支、伦勃朗、维米尔等艺术家创作的不朽作品多为肖像画,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肖像画的繁荣。

#肖像画的类别

肖像画以特定的人物为描绘对象,艺术家在画面中呈现所描绘者的不同的面貌。而纵观历史,肖像画的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

君王贵族的画像、文化名人的画像、家庭团体、亲人朋友以及自画像等。

#肖像画对当下时代的意义#

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当照相技术可以清晰的再现图像时,很多人对肖像画的存在意义产生了怀疑与困惑。但这二者却是有着明显的不同。照相技术的发明和发展从一定程度上再现了真实,但绘画却是在经过构图、用色,光影处理以及艺术家个人创作性的影响下来打造和最终呈现出画面。肖像画中关于人物刹那表情的捕捉,远远不输于相片中对人物面貌的呈现,拥有相片无法传达出的魅力。艺术家对人物整体气韵形象进行了艺术化的提取和再现,也凸显了绘画的不可替代。

达利《父亲的肖像》

阿尼戈尼《伊丽莎白女王肖像》

弗洛伊德曾71次拒绝为女王作画

安德鲁·怀斯创作的肯尼迪画像

毕加索和他的模特

巴勃罗·毕加索《奥尔加·毕加索肖像》

伊利亚·叶菲莫维奇·列宾《女演员斯特列别托娃》

61x50cm

布面油画

莫斯科特烈恰科夫画廊藏

安迪·沃霍尔

《安德鲁·怀斯肖像》

年苏富比

RMB:7,,

肖像画在经历了百年发展之后,早已不是当初服务于政治、宗教的产物,也没有了包括对背景、地位、服饰等的统一约束,而变成了画家可以自由表现的一种良性手段。肖像画已然演变成艺术家与所绘模特之间的灵感相通和艺术家的自我风格的体现。

冷军《蒙娜丽莎——关于微笑的设计》

×45cm

布面油画年

嘉德春拍

RMB:80,,

曾梵志为刘德华创作演唱会主题海报

艺术家刘野和张曼玉在为其创作的肖像画前合影

艺术家刘小东为林志玲画像

在现当代艺术发展的今天,艺术家都以表现自我和崇尚自然视为最具智慧的行为。尊重生命个体,表现对不同人物本能的直觉描绘,让肖像画这一载体从最初的刻意必然变成了现在单纯、自由且直率。中国的油画肖像相比西方历史虽短,但却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正是因为对“人”能动性的挖掘与创造潜能的不设限,才让国内的肖像画变的鲜活而形象。无论是吸收西方绘画传统的情况下进行创作还是吸收中国优秀传统肖像画的精气神得到的力量,肖像画无疑在中国美术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对弘扬人性至真、至美、至善起到了无可比拟的重要作用。

张义波《女明星范冰冰》

55x73cm

布面油彩

出版:中国写实画派五周年全集

李贵君《章子怡》

x88cm

布面油画

朱春林为周群画像《柔和的光线》

×90cm

布面油画

不仅如此,肖像绘画在当下发展中,作为其礼物与形象记录的功效愈发明显,不落俗套的形式,将肖像绘画这一独特的内容,成为了专属于每个人独一无二的特殊珍藏。艺术家笔下的肖像绘画,成就了艺术之美与生活之美。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为逝者描绘画像的单一印象,也随着不同艺术家们对于描绘对象美的捕捉和诠释被打破,艺术家们在作品描绘中放大了肖像画中画面的艺术成分,为观者带去了赏心悦目的视觉体验。这份美好所带给人们的幸福感更是源远流长。作为凸显民族文化自信的载体,画中形象也在艺术家们笔下熠熠生辉。

靳尚谊

《画廊经理人杨简浓》

90×60cm

布面油彩

收藏于中国美术馆

杨飞云

《北方姑娘》

80×70cm

英国威立士秋季拍卖

RMB:19,,

何多苓《小翟的肖像》

×80cm

布面油画

嘉德春拍

RMB:3,,

年,在英国威立士秋季拍卖会上,艺术家杨飞云一幅以自己妻子入画的《北方姑娘》拍出了万的高价,而他描绘自己妻子的不少画作都曾拍出过高价。对于画作中呈现的画面而言,随着时间的推移,画面中的味道反而历久弥新悠远绵长。画作本身除却再现面貌的功能,更凸显了收藏的意义。也必定会成为之后人们选择并兼顾艺术画面本身与收藏相融合的绝佳方式之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xzjb/152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