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可爱的家乡---周溪,位于鄱阳湖的东北岸,都昌县的南大门,距离县城38.5公里,一个有多人的中大乡镇。数年来,一直享誉着珍珠之乡之美名,而它本身也像一颗迷人珍珠,光彩夺目,璀耀湖边。

周溪,都昌县的人口大镇,地处鄱阳湖北岸,三面临水。全镇五万余人口(仅次都昌镇)。

周溪在全县24个乡镇中全民收入总量一直保持前三名,小轿车,摩托车,面包车,农用车拥有量居全县乡镇中第二!

周溪年工农业总产值7.84亿元,其中珍珠产业产值达5.19亿元,均居全县 、银行存款率全县第二,仅次于都昌镇。

周溪镇位于县南部,距县城37公里,辖周溪街居委会及花桥、双垅、下湖、沙岭、马山、古塘、高湾、后湖、输湖、柴棚、泗山、棠荫、梅沙、*湖、虬门、箬堑、新建、周溪、盘湖、汪家20个村委会,农业以种植棉花、水稻为主,因东、南、西三面濒临鄱阳湖,渔业生产较为发达

如果先要追缘周溪历史,那可真的大费一番手笔。周溪的前身是枭阳,周溪是都昌发祥地,那时候称为枭阳县,远古的县城即建于此。是一千五百多年前,也就是公元年南朝宋永初年的一场大地震彻底改变了命运,突然之间,沉于湖底,所靠的历史上被先后称作彭蠡、彭泽、彭湖的小水系,就这样一下子变成了世界上 淡水湖,后人称为鄱阳湖

称为鄱阳湖而不称枭阳湖,不知是否为枭阳的名字曾经引发过大地震感到不太吉利,而关这次的地震有几级,地震的范围到底有多大,史料上寥寥数言,含混不清,亦无细载。只是在周溪,仅留下一个现在的枭阳村,“沉枭阳,浮都昌”的故事更是较比他地家喻户晓。“按下葫芦浮起瓢”,都昌就是枭阳沉陷之后从湖浮起来的。而“许道人与铁船精”的传说千百年来常传常新,还有“鳌鱼眨眼”,穿插其中。古代蠡湖边的人不懂地震,把小的地震称“鳌鱼眨眼”,大的地震称“铁船翻身”。两千多年前人们虽有铁的认识却无法造得铁船,意念中就让“铁”变成了一只坚固不摧铁船,结果没想到铁船竟然成了精,横行湖上,危害百姓。许道人大施法力摄走了铁船精船舵,谁知铁船精沉湖千年不思悔改反思复仇,终于那一日练到了无舵可行超过了许道人法力,翻转身来,沉掉了枭阳。

自然,这是一种毫无根据毫无科学道理的民间传说,但是有一点能肯定,那就是经过那次“铁船翻身”地震之后,枭阳县的子民确实大伤了元气,县籍被废除,像一个被弃流浪儿,荡秋千似的一会儿浔一会儿彭,一会儿隶属太原郡,一会儿隶属豫章郡,似一块无根无蒂的白云漂荡了整整年,也就是到了公元年唐高祖武德五年,安抚使李大亮谓之土地富饶,井户之阜,但是水陆受阻,才遂割鄱阳县雁子桥以南境属都昌县,都昌县才有了自己县制属性,自己名字。而周溪则到清雍年间才以他顽强的活力形成了集镇,那时候设有巡检司水汛,为沟通景德镇、波阳、九江等地水上要道,是瓷器、茶叶、竹木、烟草等物转运站。直到新中国解放后一九六八年建成了上下坝才关闭港口结束通航,改由公路纽带直接交通。

周溪的远古经历过苦难更有过辉煌,枭阳县的时候本地是兴旺繁荣的*治经济文化中心,打金街的沉没湖底人们至今在做着挖掘梦。周溪虽有过沧痛更有过传奇,除了“沉枭阳,浮都昌”,朱元璋陈友谅曾将干戈的战场延伸到这里,皇榜山,冷饭嘴,圣旨峦,青旗湾……至今保留历史痕迹。还有一处村委会的村名输湖,就是因为当年陈友谅在此输了仗因而得来。历史上周溪似乎是一个兵家战略要地,就连一些湖匪水霸也常看重周溪,争戈盘结。

然而,这些已是千百年前尘封湮灭的历史,现在的周溪人,早已文明进步,早将那过去种种,酿成一杯杯解酒的陈醋, 茶余酒后,谈笑挥指。周溪人披一身沧桑洒一路汗水,摇一叶风帆尽一脑智慧,开创了今天从未有过的新天地。

周溪---这个偏僻乡镇在1989年被农业部命名为“珍珠之乡”。年8月18日被授予“中国淡水珍珠之乡”称号

周溪镇的珍珠养殖面积达到了4.2万亩。

周溪镇有5万人口之多,其中有户农民从事珍珠养殖和加工,在世界10大珍珠生产集团排行榜中,有3大集团来自都昌县周溪镇。

周溪镇内建有泗山大洲、枭阳垦殖场和“项目”养殖基地,南有枭阳古县城遗址(都昌县前身)。

鄱阳湖里蚌壳多,解放前这里就有不少人下湖捡蚌生产纽扣。解放后纽扣生产发展很快,许多客商云集“纽扣之乡”。进入七十年代后,邓世寿、邹乐道等人率先转产用蚌壳加工珍珠核,利用水面养珍珠。从此周溪人与珍珠结下不解之缘。如今,只要置身于周溪镇,仿佛步入一个珍珠的世界。村村传来的是加工珍珠核的电动机声,水面上展现一片片的吊有珍珠蚌的白色浮标。女人们头上、颈上、手上配戴的都是珍珠首饰,人们谈的无一不是与珍珠有关的话题。

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敢闯敢为的周溪人在百余年来贝壳钮扣加工的基础上,开发了将贝壳加工成珍珠核的技术,并以特有的聪明才智不断创新加工工艺,以过硬的产品质量和商业信誉握住了海水有核珍珠养殖蓬勃兴起的契机,挤垮了国内外同行,抢占了国内外珍珠核90%强的市场份额,从而产生了一大批珠核加工大户,带动了一大批中小加工户。

看,那是一片片珍珠池。如果你来到周溪,去到湖边或者项目区走一走,就会发现,一片片规则有至排列棋局的水面上,到处是布满了一条条有序而吊有蚌珠的浮标绳。既像一排排整齐严格的兵阵,又像一组组罗列幸福音符的五线谱。村姑在谱上不断巧手提珠拨打,渔舟在谱间轻柔配乐地滑音,蚌农则在岸上水里总揽全局演奏着丰收的主旋律。听,那是一阵阵欢乐的马达声。只要你走进周溪,不必带着特意搜寻的耳朵,就能听见一阵阵贝壳加工的马达声。这声响越到周溪的纵深处,越到靠近湖边村落,声响便越大。无论你走到哪里,声响便紧紧地缠绕你哪里。这并非噪音,而是一种悦耳舒畅的乐曲,隆隆柔柔,细细婉婉,似一支幸福的仙乐让你陶醉。陶醉中你会彻底被折服,啊!原来这就是名不虚传珍珠之乡,难怪说周溪人是勇于开拓智慧人。周溪全镇除了外出打工走出去一些,剩下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均都很大部分沾染珍珠业。就连许多七老八十的古稀老人,也都常常带着副老花眼镜,眯缝起浑浊的眼睛,拿着细长的珠针,在那穿着工艺品。迄今为止,全镇养殖珍珠面积一万余亩,年产值约两千万元;近年的珍珠加工异*突起,全镇15个村委会就有户从事珍珠产业加工。其中珍珠核加工户,每年加工量吨;海竹加工户,每年加工量吨;贝壳工艺品加工户,每年加工量吨。每年的珍珠加工总额约达1.亿元。全镇参与珍珠产业人数有余人,几占全镇总人口一半。在外长期设立销售窗口有70多个,专业销售人员余名,形成了产、供、销一体的健全产业链。而且周溪的外湖资源丰富,已有江苏安徽等地的老板落户周溪,投资万元,养蟹余亩。

周溪的变化还在于先进人文精神改变,周溪的诗词协会全县有名,省市领导亲自挂牌,被誉“诗词之乡”。上至八旬高龄的老翁,下至学校十来岁的学生,全镇会员一百余人,全县阵容 。多数还相继加入了县诗词协会,其中有十多个人成了省级诗协会员。协会每年都组织会员外游采风,谷雨诗会,九九重阳,大发诗兴,欢聚一堂。协会每年出版一辑厚而高质量的具有一定影响感染力的《枭阳吟草》,还有几位老人,出有个人夕阳红诗词专集。诗人们以诗写人生,以诗悟人生,寄情于山山水水,不但抒怀陶冶了个人情操,使自己的晚年暮阳丽如春火,而且还推动了整个周溪的文明建设,在这物溢横流人心商化的社会,不能不说难能可贵。

周溪,一个.1平方公里的湖边乡镇。周溪的地,是钟灵毓秀之地;周溪的人,是智慧勤劳之人;周溪的历史,是充满传奇沉淀厚重历史。温情的鄱阳湖,将周溪这方乐土宠爱有加地绕在怀里。我坚信,已经 成都昌头雁作用的周溪,必将在不远明天,一定会建设得更加美好,发展得更快,成为真正意义和形式上的都昌小深圳。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xgls/67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