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都美食禾丰珍珠粉
——以上为广告赞助商—— 于都珍珠粉,是于都特有的食用产品。传说在西晋时期,开始逐渐流传开来。主产禾丰等乡镇。 于都珍珠粉的制作方法:首先将优质早米浸泡最少12小时,也有的浸泡七天七夜,然后磨成浆,磨得越细越好。用一块白布垫在草木灰上,把浆过滤,待水滤干,将粉块晾晒,进行筛制。 用一块白布垫在草木灰上,把浆过滤,待水滤干,将粉块晾晒,进行筛制。 筛珍珠粉的技术有讲究,一人持大孔米筛将粉筛入下层孔小的糠筛,持糠筛者不停地旋转,粉在筛内象滚雪球似地逐渐增大,待有绿豆般大小时,倒入另一米筛中过筛,留在米筛的颗粒就是初成的珍珠粉。然后,倒在白布上,用鹅毛轻轻拂开晾晒干燥,珍珠粉制作便大功告成。珍珠粉烹饪也有讲究。先将清水烧沸,将珍珠粉徐徐撒入,边用筷子搅动,见珠粒沉入锅底即可捞入另一冷水盆里浸漂,待珠粒膨胀成半透明状,颗颗晶莹剔透如珍珠,是得名。然后捞出,兑入鸡鸭鱼肉等汤,也可以与白萝卜丁、菜头相配和以姜、葱、蒜等调料即可食用。如果喜欢吃辣椒的话,配上一个酱油辣椒碗,吃的时候和点酱油辣椒更具风味。于都珍珠粉外形似珍珠玲珑剔透,用汤入味鲜滑可口、香甜细腻,营养丰富,易于消化吸收, 食品,别具风味。于都珍珠粉是于都人待客、馈赠亲朋好友的上好食用佳品。 禾丰珍珠粉的传说▼ 不知是哪年哪月,哪朝哪代,兵荒马乱,朝庭腐败,苛捐杂税多如牛毛,百姓无法活下去。那时,禾丰有个家财万贯的富翁刘利本,拥有良田万亩,山岭众多,又办了砖瓦窑、油寮、纸棚等,每年年终,光是砖瓦窑每年的收入,就有银洋五六担。刘利本是针尖上削铁的吝啬*,进得了水牛牯,却出不得半根牛毛。刘利本雇了上百个长工,作田、守山、做纸、榨油、烧砖瓦,白花花的银洋像水一样流进了刘利本的腰包。然而,每到年终给长工发工钱时,就心疼得牙齿咬得咯咯响,眉毛打结头。眼看年关将到,一天,刘利本问帐房先生全年要多少工钱。 帐房先生拿来帐本,说:“老爷,我们共请了个长工,每人每月按一块大洋算,共要付出银洋一千二百六十块。”刘利本“嗯”了一声,靠在太师椅上,闭着眼盘算着,一千多块银洋,我最少可以再开三座纸棚,二个砖瓦窑,这不是一本万利吗?如果拿去买田做屋,我又将添得多少财产啊!怎么能眼看着白花花的银洋流出去呀!但又一想,硬不发工钱,长工是要闹事的,得想一个两全齐美的办法。三天三夜过去了,刘利本终于想出了一条*计。并对帐房先生如此这般地交待了一番。按照乡俗,十二月十五日长工们都要结帐,领工钱回家过年。十二月初一这天,吃过早饭,长工们正准备上工,帐房先生来到长工房喊了起来:“大家听着,传刘老爷话,马上到‘积善堂’前边的空坪上来,老爷要训话。”刘利本对着坪上的长工们干咳了几声,“乡亲们!眼看年关将近,按照往年惯例,你们每人要送年,十斤鱼、肉,五斤鸡鸭。今年年景不好,我刘某一向来是修善积德的,为了减轻大家的负担,今年送年,不送鱼肉,鸡鸭,改送大米做的点心。 但要做到三条:一、圆圆的,大小一样; 二、不能用油炸,不能饭甑蒸,只能用水煮,十二月十五日送来我尝尝; 三、我说了‘好’,就立即发工钱,如果我不说‘好’字,今年的工钱一概抵消……”长工们顿时气坏了。分明是刘利本想赖工钱耍花招。于是,大家一起商量。长工老华哥长长叹了一口气:“唉!这可怎么办呀?”“老华哥,你倒不用怕,你家巧姑娘准能对付这条老狗!”巧姑娘是谁?为什么说老华哥就不怕?这要从那年春耕的事讲起。那年春耕,刘利本为了既不影响砖瓦窑的生产,又不误春耕,把所有的水牛拉去踩砖泥,而要长工们三人一张犁,用人当牛耕地,每天耕一亩,否则不发工钱。不少长工肩拉烂了,手起了泡。老华哥的妻子巧姑倒想出了个办法,用木头做成一个架子,下面按上铁勾,勾在犁上,一人扶犁,二人左右推木架子,这样既省力,又提高了工效。 从此以后,巧姑的聪明能干更出了名。这天,老华哥满腹心事回到家,巧姑一见丈夫满脸愁云,便关切地问:“又出什么事了?”老华叹了一口气,把上午刘利本训话的事说了一遍。巧姑心想:“这条吃人不吐骨头的老狗,做尽了 绝事,要狠狠地整治他一下。”巧姑苦思冥想,也没有想出个好办法。转眼到了十二月十一日,只有5天期限了。恰好逢圩,巧姑娘到圩上买盐,经过鲜鱼行时,看见一条剖开来卖的大鲤鱼,那一颗颗红红的鱼蛋少说也有半碗。巧姑看着看着,好象那大小一样、圆圆的、鲜红的鱼蛋,一下子变成了大米做的小圆粒。巧姑心想:为什么不可以用大米做成像蛋一样的东西,加上鱼汤,不是很好吗?想到这儿,巧姑买了盐马上回家。下午,老华收工回到家,只见家里一个小缸里浸了几升大半,便问:“浸米做什么?”“你不是说今年送年不送鱼肉,要送来做的点心吗?”老华无心多问,就去睡觉了。 时间又过去了三天,已经是十月十三日了,老华哥回到家,闻到一股馊味,心里更加纳闷,便问巧姑:“这米浸了三天都馊了,还能做什么好吃的?”巧姑微微一笑:“你不要管,今晚推磨。”夫妻俩好不容易把米磨成了浆,巧姑说:“再磨一次。”老华要更加不解,说:“你搞什么名堂,磨了一次还要再磨。”巧姑笑了声说:“你不要问,只管磨吧。”他们夫妻俩把米磨细细的,然后巧姑又把米浆滤干。第二天,老华哥照常去上工,巧姑把湿米粉晾开,等到湿度适当时,再用米筛筛了起来。十二月十五日这天,长工们拿着自家做的点心,来到刘利本家。“积善堂”挤满了人,刘利本坐在太师椅上,洋洋得意,暗自高兴,心想:“今天,你们送来品尝的东西,只要我说:“不好!今年的工钱就甭想要了。”这时,帐房先生宣布品尝开始,人群中走出一个人,他是赵大伯,他端来的糯米做的,中间包了花生米、糖、芝麻等,圆圆的一个。刘利本一吃,味道鲜甜可口。众人等着老爷说话,刘利本正要说“好”,但一想“说不得呀!说不得!一说,这一千多块大洋就没有了。”马上说了声:“不错。”大家一听,顿时骚动了一阵。帐房又高叫:“下一个,快!” 老李叔家端来了,刘利本吃了,觉得也十分可口,但还是没说“好”,只说了声:“行。”接下去,大部分都尝了,刘利本不是说“还可以”就是说“马马虎虎”、“吃得下去”,就是没说一个“好”字。长工们的心越缩越紧,眼看一年的工钱就要被刘利本抵赖掉了。这时,只见巧姑手捧一个纸包,老华哥提个篮子,篮子内还有一个盖紧的钵子。这利本撇嘴一笑,心想,还不是米果之类的东西。巧姑将纸包打开,刘利本一看:“咦!这是什么东西?一粒粒亮晶晶、白花花象珍珠。”心里早有几分惊奇,伸手就要抓。巧姑说了声:“慢慢,老爷不是说不能油炸,不能蒸,只能水煮吗?现在马上煮好,当众品尝。”长工们立即生火烧水,等水烧开,巧姑将它慢慢倒入锅内,边倒边搅拌,然后又捞起来。整个厅堂一片肃静,长工们都在紧张地等待着。刘利本一直惊奇地看着,见巧姑捞起来,以为就可以吃了,正要去接,只见巧姑又“哗”一声将它倒入冷水里,刘利本更惊疑了。 等第二次把水烧开,巧姑将它捞起,再下锅,同时把老华哥篮里的钵子拿来,将里面的鱼汤倒入锅内,放上油盐香料,装了一碗端上去。看到这圆滑滑、亮晶晶的东西,刘利本早就憋不住了,喉头的锁骨“骨碌、骨碌”上下滑动,手里早就拿着筷子等待着,等巧姑端来,就用筷子夹,但怎么也夹不住。巧姑见他那贪婪相,笑了笑:“老爷,筷子夹不起,要用调羹。”说完拿出调羹,舀了一点送上去。刘利本送到嘴边,那东西“骨碌”下去了,半天嘴巴“啪”一声,失声喊道:“啊!什么东西?溜溜动。”巧姑接着说:“老爷:好不好吃?再加一点好不好?”好!好!好!”长工们哄一声,“发工钱啦!”刘利本这才猛然发现自己输掉了,只得灰溜溜地将工钱如数付给长工。后来,巧姑当师傅,不断完善加工程序,因为它一颗颗亮晶晶象珍珠,人们便给它起了美名叫珍珠粉。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xgls/6271.html
- 上一篇文章: 正品珍珠粉美白牙膏袪牙渍去*清新薄荷去口
- 下一篇文章: 梵蜜琳神仙贵妇膏梵蜜琳40岁女人用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