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品茶也得会玩茶,给生活添一点雅趣
说到茶,想到的总是喝茶,这确实也是前面种茶、制茶、泡茶一系列流程的最终目的,但茶只是喝,未免生不出自带的风雅属性,所以喝茶之余,还要会玩茶。 从精雕细琢的团茶,到别出心裁的“点茶”、出神入化的“分茶”……宋人将茶玩出了五花八门的新高度,使之成为“盛世之清尚”。 不需要正襟危坐,更不需要繁文缛节,一盏茶,可解渴提神,可抚慰心灵,可激发诗情,亦可娱人耳目,“玩”出喜感,“玩”出文化。 斗茶:茶碗里的全民“刀塔” 宋代最火的全民竞技游戏是什么?当然是斗茶啦! 你根本无法想象在宋朝,这款“游戏”有多火爆,多年后的“刀塔”(一款火爆的竞技网游)与之相比,只不过是小菜一碟。 装备:砧椎、茶碾、茶磨、茶罗、黑釉建盏(最好是兔毫盏)、汤瓶、茶匙、茶筅各一 场地:随机。宫殿庙堂,勾栏瓦肆,书斋禅房,茅棚野店,市井巷陌,松下泉边……都可以成为竞技场 玩家:皇帝、王公、贵族、世家、士大夫、僧人、道士、小贩、百姓 模式:对抗 技能:碾罗、侯汤、熁盏、点茶、击拂 规则:以茶色及汤花咬盏时间长短为准则。茶色,以纯白为上真,青白为次,灰白次之,*白又次之。汤花,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高手:梅妃(唐玄宗爱妃,常常斗赢李隆基)、和凝(斗茶“群”——汤社创办人)、赵佶(宋徽宗,史上知名度最高的爱茶皇帝)、苏轼(用竹沥水点茶逆袭蔡襄)、蔡襄(《茶录》作者)、唐庚(苏轼同乡,著有《斗茶记》)、周韶(杭州官妓,蔡襄斗茶常常输给她) 这款“游戏”,玩起来很带感,玩家们都容易进入角色:斗赢了,就像成了仙一样,高高在上,君临天下。斗输了,就像打了败仗,降将败寇,丢了脸面。 于是,宋朝的君臣子民,就是这样热热闹闹地泡在茶碗里打“刀塔”,这一场玩下来就是多年。 “斗色斗浮”的盛行 对于宋代人来说,越是有品质的茶,也能够打出茶沫,而厚厚的白色茶沫浮在茶汤上面,如凝雪一般,所以,宋人在休闲娱乐的时候喜欢“斗色斗浮”。 所谓的“斗色”,主要看的是谁的茶水泡出来汤更加白一些;而“斗浮”主要是看谁打出来的茶水的茶沫最后才消散。正如祝穆的《方舆胜览》中所说的:斗试之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耐久者为胜。 对于古人来说,茶具和饮用方式,风俗习惯是密不可分的,北宋以前的点茶,都是将水放进去,茶粉放进去,“打”几十下就好了,而从宋徽宗开始,就变得很讲究了。 从“点茶”到散茶冲泡 而我国历史上真正让“吃茶”彻底简单化的要数明朝了,在明代之后,开始了散茶的冲泡法,将茶叶放在杯展中,直接注入开水即可。 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草根出身,深知民间疾苦,且平生极其节俭,即使是做了皇帝之后,辛苦节俭的品质在历代皇帝中也堪称登峰造极,对待宫室,“只求坚固耐用,不求奇巧华丽”。据史料记载,他每天的早饭是“只用蔬菜,外加一块豆腐”。 而所谓的“茶道”一直以来都是富贵浮华的体现,和皇帝的作风格格不入。 煎茶 煎茶是一种烹煎方法,是茶的最早艺术品尝形式。其茶主要用饼茶,经炙烤、碾罗成末,侯汤初沸投末,并加以环搅、沸腾则止。煎茶法在中晚唐很流行,此后煎茶法渐趋衰亡。 清泉白石:元代的“珍珠奶茶” 从台湾一路向西风靡到大陆的“珍珠奶茶”,其实不是台湾同胞首创,“版权”是属于元代著名画家倪瓒的。 生性洁癖的倪瓒,是个爱茶之人。他在惠山中隐居,用核桃松子肉和真粉,做成像石头的小块状,放在茶中,名日:“清泉白石茶”。 诸位看官,从做法上看,有没有觉得它跟如今许多年轻人都爱喝的“珍珠奶茶”很像呢? !"玩茶"的技艺,在传承中有创新,在继承中有发展。如今,"玩茶"的事项更是目不睱接。当然,"玩茶"不能玩物丧志,不能玩得出格,而应该玩出品味,玩出情趣,玩出风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xgls/11764.html
- 上一篇文章: 优雅女人都不爱金项链了,珍珠项链更有
- 下一篇文章: 何超琼重戴珍珠耳环,收藏了35年,何鸿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