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年头,混迹网络的人,多少都听过类似的话:

莫文蔚的阴天,孙燕姿的雨天,周杰伦的晴天,都不如你和我聊天。有的可能还跟人说过类似的话:

A:你今天特别讨人厌。B:怎么了?A:讨人喜欢和百看不厌。交流中这样的话,总能让人迅速熟悉,达到特别效果,所以很快流行。现在,这类话语已经有一个明确的名字,叫“土味情话”。根据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权威公告,“土味情话”成为年度十大网络用语之一。

土味情话的流行,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语言现象。土味情话“土”在哪里?这么“土”味,怎么能当情话?“土”味当情话,为什么还能“火”?

1.土味情话哪里“土”?

目前,在语言学术界,尚未形成“土味情话”的明确定义。

一般来讲,“土味情话”是日常交际中,用来表达情意的话语,因为没有过多文辞,表达直白接地气,甚至让人感觉油滑乡(想)土(吐),所以“土味”由此得名。

土味情话的“土”,其实是一种语言模因;正因此它才具有流行性。

Dawkins在《自私的基因》一书中指出,人类文化中存在一种类似基因的基本遗传单位———模因,模因的形式可以是一些音乐曲调、想法思潮、流行用语、时尚服饰、陶瓷制作或搭屋建房。

模因具有多样性,语言可以成为其中一种模因,也可以寓于模因之中。

《语言模因理论与应用》指出,语言模因是文化进化的基本单位和机制所在,可以通过字、词、短语、句子、段落乃至篇章体现。

所以,土味情话的“土味”,其实是一些特有的语言形式散发出来的,我们一看就知一听就明,“土”的特色鲜明。并且它们还能表情达意,用了还能产生特别的效果,于是你用我用大家都用,“土味”就成了一种模因,就这样人群的口口相传下,流传开来。

2.土味怎么当“情”话?

有句顺口溜说的好:只要感情有,喝啥都是酒。

道理是一样的:只要能传情,土味也流行。

传情的目标,就是要触达接收者的情感点、建立情感连接。土味,因其语言的特色,实现这个功能,有它自己特别的方式:

1)拉近交际距离,容易熟悉

A:“奶茶加布丁可以吗?”B:“可以”A:“加珍珠可以吗?”B:“可以”A:“加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pzff/12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