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苏紫苏子兮下气涎
药性赋是中医入门和中药有关的歌诀,读起来朗朗上口,药性赋把中药分为了寒性药、温性药、热性药、平行药,其中紫苏子属于温性药,其条目是“紫苏子兮下气涎”,涎是口水的意思,就是说紫苏子可以健脾理气止涎,因为涎是脾所化生,所以健脾可以止涎,又紫苏子属于温性药,因此紫苏子在中医里面可以温中散寒理气。 说起紫苏子,不得不提起紫苏,一到了炎热的夏天,端午节前后,暑湿渐重,整个人都感觉疲乏无力,这个时候要是能有点芳香的气味,立刻就可以使人精神起来,所以这个季节特有的食物粽子外面的苇叶也有着一种特殊的香气,芳香可以辟邪,可以除湿,艾叶、藿香,每一味中药都深入生活中的方方面面,在这些芳香类药物中,紫苏是一种很特别的植物。 夏天并不缺蔬菜,各种叶菜都很茂盛,不过夏天天气炎热,常常贪凉,有时候吃西瓜冰棍多了,就容易感觉没有胃口,整个人都很疲乏,这个时候母亲就会做一道紫苏炒鸡蛋,紫苏长在路边,只要撒上紫苏的种子,过不了多久就能长出来茂盛的紫苏来,而且一般的虫子也不吃紫苏叶,因为紫苏叶有一种很特别的香气,这也是芳香可以辟邪的一种解释吧。吃些紫苏炒鸡蛋,感觉整个胃舒服多了,人也觉得清爽了,后来我又接触到了紫苏的不同吃法,比如油炸或者凉拌还有生吃,生吃的多是白苏了,韩国料理里面经常会用来包菜吃,不管哪种吃法,都不如母亲做的紫苏炒鸡蛋,我想可能这里面包含着一种感情的缘故吧,或者说很多场景不可能再重复了,所以我总会觉当下的体验说不定也会成为以后的美好的回忆,时光就像漂流瓶,你可能不会注意,当你不小心偶尔捡到,却发现一切都不在是瓶子中记录的那个时刻了。每一味中药都是有灵性的,这可能是我学习中医的源动力,我觉得中医认识疾病和自热的观点更舒服一些,其实对于疾病我们也要正确认识,人生中有疾病也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是调整和顺应,促进疾病往痊愈的方向发展,我觉得最重要的两点还是预防和心态,紫苏这味中药无疑是预防和治疗兼备的食药物。 紫苏子的功效主治 降气消痰,平喘,润肠。用于痰壅气逆,咳嗽气喘,肠燥便秘。解表散寒,行气和胃。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妊娠呕吐,胎动不安。又可解鱼蟹中*。 紫苏的应用 紫苏含有挥发性的紫苏醛等芳香物质,民间常用其去腥、增鲜、提味。《调鼎集》载:“平时将薄荷、胡椒、紫苏、葱、香橡皮、桔皮、菊花及叶同晒干,捶碎收贮。剖鱼入水,取以洗擦,不但解腥,其味尤美。” 汉代《七发》赋中的“鲤鱼片缀紫苏”有可能鱼片是生食的(周代已有鱼脍,即鱼生;东汉广陵太守陈登便嗜食“生鱼脍”),而紫苏则用来增香去腥。由于紫苏汁液是紫红色的,许多食品加工厂还将紫苏作为梅酱、腐乳等食品的染色剂。将紫苏洗净、晒干、切碎,拌入醋蘸头、五味姜、糖醋大蒜头、酸梅等,则风味别具。 紫苏作菜,一般用嫩叶凉拌或作羹、汤,或挂糊炸食。将紫苏叶、嫩梗洗净,晾干水分后切成小段,再佐以其它调辅料,吃起来别有风味。紫苏叶、紫苏子还可用来煮粥、做汤圆,或做紫苏饮。 药性赋--温性药 木香理乎气滞;半夏主于痰湿。苍术治目盲,燥脾去湿宜用;萝卜去膨胀,下气治面尤堪。况夫钟乳粉补肺气,兼疗肺虚;青盐治腹痛,且滋肾水。山药而腰湿能医;阿胶而痢嗽皆止。赤石脂治精浊而止泄,兼补崩中;阳起石暖子宫以壮阳,更疗阴痿。诚以紫菀治嗽,防风祛风,苍耳子透脑止涕,威灵仙宣风通气。细辛去头风,止嗽而疗齿痛;艾叶治崩漏、安胎而医痢红。羌活明目驱风,除湿*肿痛;白芷止崩治肿,疗痔瘘疮痈。若乃红蓝花通经,治产后恶血之余;刘寄奴散血,疗烫火金疮之苦。减风湿之痛则茵芋叶;疗折伤之症则骨碎补。藿香叶辟恶气而定霍乱;草果仁温脾胃而止呕吐。巴戟天治阴疝白浊,补肾尤滋;元胡索理气痛血凝,调经有助。尝闻款冬花润肺,去痰嗽以定喘;肉豆蔻温中,止霍乱而助脾。抚芎走经络之痛;何首乌治疮疥之资。姜*能下气、破恶血之积;防己宜消肿、去风湿之施。藁本除风,主妇人阴痛之用;仙茅益肾,扶元气虚弱之衰。乃曰破故纸温肾,补精髓与劳伤;宣木瓜入肝,疗脚气并水肿。杏仁润肺燥止嗽之剂;茴香治疝气肾痛之用。诃子生精止渴,兼疗滑泄之疴;秦艽攻风逐水,又除肢节之痛。槟榔豁痰而逐水,杀寸白虫;杜仲益肾而添精,去腰膝重。当知紫石英疗惊悸崩中之疾,橘核仁治腰痛疝气之瘨。金樱子兮涩遗精;紫苏子兮下气涎。淡豆豉发伤寒之表;大小蓟除诸血之鲜。益智安神,治小便之频数;麻仁润肺,利六腑之燥坚。抑又闻补虚弱、排疮脓,莫若*芪;强腰脚、壮筋骨,无如狗脊。菟丝子补肾以明目;马蔺花治疝而有益。此五十四种药性之温者也。 周宇博士赞赏 人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hxcf/2645.html
- 上一篇文章: 某高中生,因喝了珍珠奶茶而患上了急性胆囊
- 下一篇文章: 快放下手中的珍珠奶茶男孩因贪杯致胆囊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