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仁录达仁堂怎样选药材
达仁堂选药材 早年达仁堂采购药材,每年必去之处,是河北省安国。安国在民国之前称为祁州,远在宋朝时即已形成药材市场,清乾隆至道光年间,祁州成为中国北方 的药材集散地。至年七七事变前,祁州春五秋七每年两次庙会,吸引了全国各地客商。 达仁堂采购人员采购药材毫不马虎,用麻袋、箩筐装的药材,只取其上部的一半;成捆的药材,则开捆检查。麝香、虎骨,尽量选完整的,以防伪品混入。总之,达仁堂采购的原则,是宁取善价,不买次品。达仁堂有一位老药工,叫庞联秀,今年76岁。据他介绍,早年春秋两季去安国庙会采购药材的,是他的师傅张兆桐和另一位姓孟的老药师。张、孟二人都精于药材鉴别,他们选购药材,只求药材地道,物有所值。比如,枸杞选宁夏的,白芍、菊花选杭州的,*参必须是潞*参,山药必须是怀山药,藿香、木香必须是广藿香、广木香。不仅如此,各种药材一概只买上等货,够不上上等标准的,即使价钱便宜一半,也 不买。乐达仁先生办药厂,心疼的不是钱,只要对得住顾客,只要能使达仁堂招牌生辉,花多少钱,他在所不惜。对张、孟二人的做法,他非常赞赏,有一次竟赏给他们大洋各块。据说当时的块钱,能买20亩地! 药材进厂,还必须仔细挑选,能洗的都要洗干净,人参一定要去掉芦头(因令人致呕),白芍要除去头尾须根,厚朴一定要刮掉外面的粗皮——怕沾有污染物……在药材的选用上,可谓用心良苦。 达仁堂制做丸散膏丹,不仅原料上乘,而且谨遵乐达仁先生先人的遗训:“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早年,乐达仁先生的夫人张氏,亲自掌管细料库房的钥匙。乐达仁先生一家住在厂院里一座称为“红楼”的小楼里,细料库房就设在那儿。配药需要用麝香、犀角、珍珠等细料时,张氏打开锁,乐达仁先生亲自称重,保证足斤足两,并且自己动手研粉、混合。 做药,必须真材实料。这种自律精神,在达仁堂代代相传。即使是文革时期,达仁堂在选料上,仍旧恪守古训,一丝不苟。例如文革时期,做西瓜霜,只用大个白皮、白瓤、白籽“三白”西瓜。做梨膏,用的全是大个秋白梨。做乌鸡白凤丸,小于一斤的乌鸡不用。做荷叶丸,用的都是刚刚采摘的鲜荷叶。原料如此,辅料也一样。炮制药材用的*酒,都是整坛的绍兴“加饭”,做蜜制药丸的蜂蜜,杂花蜜一概不用,只用枣花蜜。药材好,药才好,这是达仁堂长盛不衰的一个“秘诀”。 赞赏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hxcf/1541.html
- 上一篇文章: 最新中药材市场amp产地快讯2018
- 下一篇文章: 中医药美容单味美容中药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