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时下,走进乳山寨镇,田间地头一座座现代化农业大棚鳞次栉比,一片生机盎然。在这些正处于盛产期的草莓大棚中,红火的采摘场面令人惊叹,个头小小的草莓,如今已然成为农民致富的“红色珍珠”。

产业是乡村振兴的核心载体。近年来,乳山寨镇大力发展草莓产业,通过扶持带动能力强的合作社、引进高端农业项目、培育农村专业技术人才等举措,推动草莓产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品牌化发展,形成了乡村振兴乳山寨发展模式。

从今天起,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将连续推出三篇报道,对乳山寨镇发展草莓产业助力乡村振兴进行详尽纪实报道。

(一)合作社汇聚“莓”农心抱团发展共助乡村振兴

在威海广源红农业专业合作社,乳山寨镇北司马庄村的村民骑着电动三轮车,将自家产的草莓运到这里销售。合作社的工作人员现场验货、称量后统一发货。记者发现,村民们运来的草莓是统一的包装,从色泽和外观上看都非常精美、精致。

威海广源红农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晔说:“我在乳山寨这两年,看到草莓的品质在我心目中不是很高,单打独斗的情况也比较多。品质上不去,效益也上不去,所以我下定决心成立合作社,就是产购销一条龙,从育苗开始,给他们提供脱*种苗,让他们原有的老化苗更换掉,换成新的脱*种苗。因为这种苗产量特别好,效益就高,而且市场价值也就高,他们就增收。”北司马庄村是省定贫困村。为脱贫攻坚,这个村承接既有的草莓产业优势,新建两座草莓大棚,于去年吸引了烟台客商入驻。随后成立威海广源红农业专业合作社,每年给村固定收益3.8万元,吸纳了85户草莓种植户,发展草莓亩。合作社利用草莓种植示范基地,重点引进培育“章姬”脱*苗和推广新品种“香野”,提高草莓质量,丰富草莓品种。

随着草莓质量的稳步提升,合作社在原有大棚的基础上,逐步扩大种植范围,发展育苗产业。同时吸引了部分村民到这里打工,获得稳定收益。北司马庄村村民张庆香说:“我们夫妻两个在这里种草莓,一天8个小时,心情挺好的,一天从早晨开始摘草莓,下午再疏果,我们干的挺开心的,再离家也近,走走就来了。”合作社还依托乳山市草莓协会,聘请到青岛农业大学教授作为技术指导,每年为加入合作社的莓农提供技术培训,一月一次,受益多人次。合作社充分发挥其销售优势带领种植户统一采购种苗、统一购买农资、统一技术管理、统一市场销售,实现“四个统一”。

合作社通过面向全国的线下实体超市销售、社区社群销售、企业定制等多种销售途径,年销售额多万元。今年虽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但每斤收购价仍比周边市场高2元,每亩草莓增加收入0元,平均每户年增加收入1.5万元,为85户莓农增加收入万元。

北司马庄村*支部书记于尧华介绍说:对草莓种植户收益这块上有很大的提高。原先一亩地老百姓能卖个四五万块钱,现在一亩地能增收一万五到两万块钱,草莓种植户积极性也有了很大提高,本地草莓的质量也有很大提升,对今后草莓产业发展有很大促进作用。”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彭辉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hxcf/13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