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侨乡明珠rdquo恰到
洛阳镇位于泉州台商投资区西北部,素以“侨乡明珠、文化古镇”而闻名。在泉州人的眼里,泉州有“站着的”东西塔,洛阳便有“躺着的”洛阳桥;泉州有熙熙攘攘的“中山街”,洛阳就有一条一样骑楼林立的洛阳街;泉州“满街皆是圣人”,洛阳也一样“代有才人出”······洛阳的一切,仿佛是泉州完美的镜像,却又独具一种经年积淀生发出的别样意韵。 万古安澜洛阳桥 旭日东升的天空,朝阳映衬着洛阳桥头巍然矗立的蔡襄塑像,远处,葱郁的红树林掩映着滑翔而过的白鹭,散落的渔船随波荡漾,犹如静默千年的水墨画卷,号称“海内 桥”的洛阳桥就在这画卷中缓缓铺展开来,在自然与历史的潮涨潮落中展示着它的传奇。 建于北宋年间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桥,规制独特,工程宏巨,系“中国古代桥梁的状元”,其首创“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浮运架桥”的造桥技术享誉全球。桥现长米,宽4.5米,有桥墩45座,桥面用石板铺设而成,每条石板重达数吨。古桥上,“月光菩萨”宝相庄严,石塔上的“番仔字”见证泉州海丝的辉煌盛况。有宋刻石将*4尊、宋代古塔6座及“万安桥”、“万古安澜”等摩崖石刻,保存至今的28方历代修桥碑记,数量之多,为中国古桥所仅见。漫步洛阳桥,仿佛与历史进行了一次深沉的对话,而依附石栏环视,白沙渔火、中亭钓月、镜虹远眺等八景怡人怡情,令人迷醉。故 乡愁诗人余光中写下经典诗句:“刺桐花开了多少个春天,东西塔对望究竟多少年,多少人走过了洛阳桥,多少船驶出了泉州湾。” 庇佑海丝昭惠庙 名桥铺百丈画卷,古庙枕十里潮声。穿过洛阳桥,古香古色、骑楼林立的洛阳古街上,坐落着一座香火鼎盛的昭惠庙。 作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示范区”的示范点,昭惠庙占地多平方米,系 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桥之附属文物,也是“海丝”申报世遗的考察点之一。“未有洛阳桥,先有昭惠庙。”传说北宋蔡襄主持建造洛阳桥期间,初名“镇海庵”的昭惠庙就是蔡襄的“造桥指挥部”。岁月苍茫,千百年来,庙内祀奉的通远王“福佑帝君”庇护着洛阳一方百姓,成为保护刺桐港船只远航的海神,因而这里民多诚敬,香火不息。庙内外现尚存9方碑记石刻,对研究洛阳古桥修建历史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匾额“昭惠庙”三个大字是泉州 一位状元吴鲁所题。 而今,重建落成的昭惠庙,雕梁画栋,殿宇轩昂,宛如明珠镶嵌于碧波虹桥之间,成为海内外乡亲引以为豪的文化财富。在古庙遇上老者,可上前聊聊,或能听到那藏匿在庙中众多的民间掌故和千年传说。 筑桥留笔蔡襄祠 在洛阳古桥的南岸,有一座古朴的清代典型殿堂式建筑,是为蔡襄祠,亦名为“蔡忠惠公祠”,祀奉着洛阳桥建造者泉州郡守蔡襄。祠门廊石柱上的联文“筑桥天地老,留笔*神惊”,一联两载,道出了蔡公的筑桥功绩与书法才华。 来到蔡襄祠,不可错过这里举世闻名的2方《万安渡石桥记》丰碑。该碑系蔡襄亲自撰文,亲笔题写。碑文简洁凝练,仅有字,书法精湛,笔力雄健遒劲,刻工传神,世称文、书、镌三绝,即“三绝碑”,是极为珍贵的书法艺术作品。东侧为原碑,西侧为解放后摹刻的。还有其他9方碑刻分立廊下两侧,均系明清两代重修万安桥及蔡襄祠之碑记,其中不乏考证文物和书法艺术价值。 来源:泉州旅游总第9期 本公号长期征收稿件投稿邮箱:minfengtaiyun .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gxzy/10720.html
- 上一篇文章: 12斤起抓珍珠斑微涨115元斤,临
- 下一篇文章: 一款珍珠项链解锁8种戴法,冬天也能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