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中名吃
白癜风专家百姓放心 http://m.39.net/disease/a_5792166.html徐勋国云南名吃花样很多,风味各异。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饮食特点,融汇在一起就很可观了。这次赴滇,尝了不少当地名吃。记几样。喜洲粑粑喜洲是大理 的古镇。在镇上,走马观花看了几处滇商大宅院和古建筑,近乎熟视无睹,倒是一种很普通的小食让我难以忘怀,它叫粑粑。粑粑其实是一种饼,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四川成都,就听人说起“粑粑”,是糍粑粑,用蘖叶裹的,出于好奇尝了,其实是一小块糯米饼,夹了一片肉。喜洲粑粑不一样,是很酥的面饼,当地人管它叫“破酥”。从喜洲的严家大院出来,隔着六七家门面,就有一家做喜洲粑粑的。门前,游客排了七八人的队在等粑粑出炉。小店由母子俩经营,母亲擀面加馅做粑粑,儿子炉前添炭烘烤、收钱找钱,还兼叫卖,都很忙。烤炉用大电扇吹,炭灰飞扬,火星四溅。烤炉没什么特别,炉上平底锅放粑粑,一锅八个,锅上还有个圆盘烘架,跟锅一般大,盘上放燃烧的木炭。粑粑入锅,就把烘架像锅盖一样移到锅上,变成上下两面烘烤,这样就省却了上下翻颠烘烤的麻烦了。十来分钟后,挪开烘架,一锅喜洲粑粑就出锅了。喜洲粑粑分两种:甜的和咸的,甜的是豆沙或红糖馅,咸的是肉馅,是葱花、花椒、盐和肉糜。喜洲粑粑是白族人的一种 小食,色泽金*,口感香、酥、软。拿在手里很容易碎。一位当地人说,母子俩在这里经营喜洲粑粑已有十多年了。问做粑粑的小伙,既然生意这么好,为什么不到大理开个分号。小伙笑嘻嘻回答:“我才不愿付那笔房租呢。在这里虽忙点,但足够一家吃用了。”喜洲粑粑很有名,名气大到可以跟宣威火腿相提并论。一时没想明白,为什么叫“破酥”,直到滚烫的粑粑拿在手里,松散欲碎却又不忍放手,才恍然大悟。名字真好:破酥。和顺头脑在腾冲的和顺古镇,家家饭店的菜谱都有一样:“头脑”。刚看见时真摸不着头脑。究竟是什么呢,莫非是一种类似炖猪脑的东西?问了才明白,根本不是那回事。我们在一家小饮食店尝了头脑。店是母女俩经营的,小方桌和杌子就四散在巷子里。端上桌的,是热腾腾一大碗像羊肉泡馍的东西。内容很杂,是把米粉粑粑弄碎了泡在浓汤里,加上鸡蛋、花生米等等辅料,上桌前,铺一层三五根细火腿丝、碎皮蛋、胡萝卜丝和香菜。这样,红、绿、*、白、黑都有了,色彩很丰富。口感微甜,堪当香、鲜、甜、软、滑五个字。过去,和顺人每逢过年、喜庆,会吃头脑。有个说法,叫“新年吃头脑,一年长头脑”。比如,正月初二,女婿上门拜年,丈母娘要做一碗头脑给女婿吃,寓意一年里有头有脑,聪明伶俐,吉样如意,日子甜蜜。此外,过去和顺男人“走夷方”(到东南亚做生意),妻子或母亲会做一碗“头脑”为他饯行,其寓意是让他长头脑,在外聪明机灵。不管怎样,都属于民俗中的讨口彩。后来才听说,晋中头脑古已有之。传说,明亡后,一代名医傅山隐居故里,创制“八珍汤”侍养病中老母,使之康复。后来他将此汤的熬制方法传授给太原一家饭馆,以“清和元”挂牌,“八珍汤”则易名为“头脑”。它属于一种滋补药膳,是在一碗面糊里,放几块羊腰窝肉、一块鲜藕、一条山药和几根腌韭菜节。我揣摸,头脑可能是随*队从中原传到南方去的,做法自然也随之变化了。和顺的头脑不是药膳,而是普通小吃。依我看,碗中之物的确有点像炖猪脑。我们尝头脑,纯粹是图新鲜好玩,冲它的怪名称而去的。腾冲“大救驾”大救驾是一道菜,其实是一种荦素皆有的大杂烩。因为名称特别,就格外引人注意。在和顺,我们尝了大救驾,因为没放火腿,所以算不上佳肴,味道一般,但柔滑顺口。传说,清初,吴三桂率清*打进昆明,明朝永历皇帝逃往滇西。至腾冲,天色已晚,一行人疲惫不堪,饥饿难忍,总算找到一个歇脚地。主人图快,就炒了一盘饵块奉上。永历皇帝吃后赞不绝口,说:“救了朕的大驾。”从此,腾冲炒饵块就叫“大救驾”了。“大救驾”是先将饵块切成三角或棱形小片,配以肉片、火腿片、鸡蛋、香蕈、胡萝卜、西红柿、豌豆尖等辅料,再加各种香辣作料暴炒而成。讲究点的,用酸菜和肉汤混合另煮一碗汤,和炒饵块一同上桌。其色斑斓,口感滑嫩。腾冲的饵块很有名,色白,细糯有筋,酸菜汤里的有机酸和酶类能助消化。饵块除了炒,还可做成丝,形同面条,用来汆、煮,熟透后添加猪肉或牛肉臊子,及各种蔬菜,即带汤饵丝,也可算作“大救驾”的另一种做法。大救驾是腾冲的名特小食。 想起刘宝瑞的单口相声《珍珠翡翠白玉汤》,说的是某位皇帝逃难,一路没什么吃的,饥饿难耐,在一户庄稼人家里吃了一碗豆腐白菜汤。他从来没喝过这种汤,就觉得是天下至味。以后重坐龙庭,就指定要喝这种汤,于是大臣就按照当年农家的做法弄了一碗豆腐白菜汤,取了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珍珠翡翠白玉汤。大救驾有点像“珍珠翡翠白玉汤”,东西普通,但名字好听。建水汽锅鸡建水有两样东西出名,一是紫陶,二是汽锅鸡。我们在建水的“临安故事”吃过几趟汽锅鸡,据说蛮正宗的。汽锅鸡源于建水,是云南的名菜。建水出产一种土陶蒸锅,叫“汽锅”,跟江南的火锅没什么差别。中间有个尖尖的突起物,留有小孔,是出气的。汽锅鸡的做法颇为复杂,把鸡切成块,放葱姜,入锅汆。捞起,配若干宣威火腿和竹笋,装入汽锅。烧开一锅水,将汽锅坐于水锅上,两锅都须密闭不漏气,长时间蒸馏,汤水会逐渐增加。起锅前半小时,放入辅助食材和鸡油。 出锅上桌。云南是菌类生物王国,也可以放一些菌菇,或者虫草、天麻、三七等药材,做成食疗药膳。汽锅鸡分大锅和小锅,价格有别,做法和味道是一样的。别笑话,又来传说了。传说,清乾隆年间,临安府(今建水)福德居厨师杨沥创造汽锅鸡的做法,逐渐在滇南一带流行。那年皇帝巡视监安,知府为取悦天子,发出布告征求佳肴。杨沥为得重赏,就综合了当地火锅和蒸馒头的方法,发明了汽锅,又爬上燕子洞顶采来燕窝(建水城郊确有个燕子洞),想做一道燕窝汽锅鸡应征。不料汽锅被盗,杨沥被问欺君之罪,命在旦夕。幸而皇帝问明真相,免杨沥一死,并把福德居改名为“杨沥汽锅鸡”。从此汽锅鸡名声远扬。做汽锅鸡很耗时,煨一锅鸡要三四小时。所以,在建水,要吃汽锅鸡,得预订,讲好大锅还是小锅,店家去做。不知为什么,我对汽锅鸡不以为然,它跟江南的砂锅煨鸡没什么区别。鸡炖烂了,味道都差不多,而且不会差。饵丝饵块饵丝或饵块属于同一类,都是米制食品,只是形态不同。它可是“云南十八怪”的代表性小吃。腾冲饵丝、饵块以城东近郊胡家湾最为出名,柔软而有“筋骨”,耐煮。饵块是把米蒸熟,上碓去舂,舂透了就是饵,与把米先磨成粉做的米线或卷粉不同。江南一带常吃年糕,是糯米磨成粉做的,有别于云南饵块。饵块的吃法很多,炒、煮、蒸、炸都有,咸、甜、香、辣各异。将饵块切成片在火上烤*,拌在草果、八角、芝麻油、辣椒油等作料的稀豆粉浆里,叫稀豆粉粑粑;或者把肉、浓汤、蔬菜、饵丝一锅烩,叫小锅饵丝;还可以在烤饵块上涂芝麻酱(有甜、咸两种)、辣酱、油辣椒、卤腐汁,再夹腌菜、土豆丝、花生、油条、烤肠或肉片,卷起来,做成香辣饵块。有句顺口溜,说:“云南小吃十八怪,饵块烤了卷着卖。”这是我们外乡人看了新鲜,就觉得怪,其实在当地眼里,很普通很自然。饵丝、饵块遍及云南各地,是大众化食品。我们从建水、河口、版纳、大理直到腾冲,街上到处有饵块卖,通常门面狭小,一炉火,几个罐,放各种调料,边烤边卖。其实依我看,饵块好吃与否,跟调料和辅食有关,夹(或拌)的食材好,味道丰富,自然就好吃。在云南,饵丝饵块至少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尤以腾冲的饵丝、饵块最负盛名,是因为“大救驾”这道菜是腾冲的特色。除了这些,云南菌类做的菜也很出名。云南是菌类生物王国,就地取材食用十分方便。十多年前,在上海的共和新路高架底下,有一家上海知青开的云南菌类食品饭店,十几样菜全部是云南的各种菌菇做的,味道确实不一般,但我记不住菜名。这次游滇,也尝了不少菌菇菜,同样,也没记住菜名,只依稀记得吃过牛肝菌炒的菜,滑、糯、鲜,但跟其他菌类菜大同小异。我味觉迟钝,分辨不出它们的区别。中国的名菜名吃往往会附加一些传说,以增加它的“文化含量”。它们有一种套路——大都跟皇帝、名人有关,所以,皇帝很忙。比如,让汽锅鸡扬名的是乾隆,其实呢,乾隆好像一辈子都没去过云南。这些传说很俗,而且可以不负责任,随意添油加醋,有拉大旗做虎皮之嫌,不可信。好在吃货求的是实惠,能饱口福就行。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xzjb/7356.html
- 上一篇文章: 每ldquo食rdquo每刻m
- 下一篇文章: 年外地人在北京获得北京车牌的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