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jzpj/

#深度好文计划#

作为一个热爱碳水的人,我特别喜欢吃米饭。深夜肚子饿的时候,一碗热腾腾的蛋炒饭搭配泡好的洗澡泡菜,那真是再好不过了。这里强烈推荐五里关的蛋炒饭,它是我今年吃过的最好吃的炒饭。

除了好吃的炒饭,我们平时吃的更多的是白米饭。从学校食堂到大饭店,虽然都是白米饭,但味道差距很大。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我们又该如何做出一碗好吃的米饭?如何选一个好用的电饭煲呢?下面我来分享一下我的心得。

米饭口感的来源

米饭要好吃,有两部分很重要:米饭本身和煮饭方式。首先说说米饭本身对口感的影响。

如果把米饭的味道拆解开来,一碗好吃的米饭可以细分为“风味”和“口感”两个部分。“风味”取决于大米的品种、新鲜程度、生产方式等。“口感”则主要取决于米饭中两种淀粉的比例以及糊化程度。

先从口感说起。

蛋白质对米饭口感的影响很简单,蛋白质含量越高,米饭越硬,含量越低,米饭越软。通常大米的蛋白质含量在10%-15%左右。至于蛋白质含量多少比较好,没有准确说法,因为大家对米饭口感的喜好不同。

米饭中的两种淀粉主要是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直链淀粉含量越高,米饭粘性越低。长粒籼米直链淀粉含量在20%-25%左右,所以米饭粒粒分明。偏小颗粒的粳米,如珍珠米、稻花香等,直链淀粉含量在15%-20%左右,吃起来更加软糯。如果直链淀粉含量在2%左右,那就是糯米了,可以直接用来糊墙。

接着说说煮饭时大米的物性变化——糊化。

前面提到大米的成分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淀粉,所以不严谨地说,煮饭的本质就是“把淀粉煮熟”,这个过程叫糊化。

日常炒菜给菜上浆时,淀粉加水搅拌后很快就能充分吸水融合,倒入锅里很快就能充分“糊化”,让菜晶莹剔透。

但煮饭时,大米是硬颗粒状。如果米饭不经过充分浸泡、吸水,大米内外的口感就会不一样,甚至会夹生。

所以煮饭前最好将大米充分浸泡吸水,避免快煮影响米饭口感。如果不想这么麻烦,这就跟后面的电饭煲有关了,后面再说。

大米的风味

了解了煮饭的一些原理后,我们来谈谈大米的风味。

影响一碗饭风味的核心因素可以这样排序:新鲜度、品种、产地、包装。

大米的新鲜度

在国内,大米的新鲜度很难控制。国内大米的生产日期大多指的是装袋日期,而不是水稻脱壳后的日期。

更有缺德厂商把陈米用机器抛光后,混合到新米甚至直接冒充新米来卖,味道完全不是新米的味道。

目前能比较方便买到新鲜大米的方式主要有两个。一个是日本电器大佬“东瀛大宝船”老师推荐的“龙土农家”牌五常大米,厂家直发,工厂每两天脱壳一批大米,应该是能买到的最新鲜的大米了。

其次是盒马的月月鲜大米,明确说明24小时脱壳完毕,只卖当月的大米,且有地理标识认证。

大米的品种

大米最基础的品种是粳米和籼米。

偏胖、偏饱满的大米基本都是粳米,口感软糯,如五常大米、东北大米。偏细偏长的大米基本都是籼米,口感粒粒分明,如长粒香。

除了基础品种,还有更具体的品种。

很多中国优质大米来源于日本的改良品种,这不是胡说,国家水稻数据中心有详细记录。

早年国产大米培育方向更多是提高产量,近年来才开始注重口感。

引进日本优质品种后,国内诞生了很多优质大米,如稻花香2号(五常大米)能追溯到日本的北陆4号、近畿4、藤板5号。

不过,难道吃大米还要去扒品种?这就涉及到下面的问题。

大米的产地

国内大米大致分为两种:常规大米,如珍珠米、长粒香、丝苗米等,执行标准是“GB/T”;

产地特产大米,如五常大米、盘锦大米、原阳大米,有专门的地理标准认证。

选择优质大米,基本选择有地理标志认证的产品就行,但要注意看执行标准而不是名字。

近年来新培育的大米品种,如南梗46号,口碑很好,但执行标准还是常规的“GB/T”,宣传手段是强调品种名字,可以尝试。

若要选优质大米,选有地理标志认证的产品基本没错。但要注意,选这类大米时得看执行标准而非名字。

比如五常大米,除了通常意义上的五常大米,还可能是外地大米运到五常脱壳包装的,这种米认证仍是“GB/T”,会打五常大米擦边球,所以得看好标准。

近年来,新培育的大米品种如南梗46号在市场上口碑极佳,拿奖无数,甚至获日本大奖。不过因其出现较晚,执行标准还是常规的“GB/T”。这些新米目前主要靠强调品种名字来宣传,大家可以尝试这种标注品种名字的大米。

大米的包装

包装容易被忽视。目前主流包装有两种,一种是常规编织袋,另一种是真空包装大米。

推荐选购真空包装大米。因为整颗米口感比碎米好,常规编织袋大米在运输中易因震动、搬运变碎,而真空包装的大米抽真空后被固定,能极大减少碎米几率。

当然,有些品牌为提价还推出铝罐包装大米,个人觉得没必要,有钱人可以买来尝尝。

如何选择一个好的电饭煲

要回答这个问题,需回顾前面关于大米的科普。可把大米煮熟过程粗略替换为淀粉糊化过程。

大米糊化首先要充分泡水,让米芯淀粉吸水,后期加热糊化。用热水泡米吸水效果更好。泡好后高温煮熟让淀粉充分糊化。煮饭过程大致如此。

那这个过程有可优化之处吗?

有。

要让饭更好吃,加热过程火力得均匀,不能忽大忽小。

其次,给锅一些压力能让加热火力更大、温度更高。

最后,不同米种营养成分不同,最好能根据米种特性定制煮饭加热方式。由此可总结选电饭煲的方法。

加热方式效果排序为:底盘加热IH加热多段IH加热环抱IH加热;

加压方式排序为:无加压压力球微压多段可变加压;

煮饭算法排序为:快煮无专门算法多米种算法多米种可调口感算法。

贵的电饭煲和便宜的电饭煲有什么区别?

大家是否有这种感觉,在下饭的川菜馆,一碗好吃的米饭能极大提升幸福感。饭煮得好不好吃,关键在于煮饭手法,也就是煮饭算法不同。

高端电饭煲研发时,除工业设计外,最大工作量就是不断煮饭测试出最佳煮饭曲线。日本高端电饭煲发展较早,算法积累和迭代做得好,煮出的饭更好吃。

比如东芝的RC-10VRPC研发了真空模式,能提升前期泡米、中期蒸煮、后期保温的口感。但日本电饭煲算法也不完美,日本大米基本是粳米,所以没研发籼米蒸煮曲线。

用日式电饭煲煮籼米,味道和国产电饭煲没区别。

目前国内各大公司也开始做高端电饭煲,花大力气研发煮饭算法。相信未来国产电饭煲与日本电饭煲的差距会越来越小。

哪些是电饭煲宣传的营销点?

有两点在电饭煲营销中滥用严重:内胆和涂层。

内胆本质上只是容器,不管是金属钛、铸铁还是铜锅,都是用来盛饭的,最多在导热速度和蓄热性能上有区别。别信那些玄乎的宣传,选个自己喜欢的就行。

涂层也类似,比不粘锅涂层还玄乎,有铂金、钻晶、粉体、大金、PFA等说法,但本质作用还是不粘。顶多就是进口不粘涂层耐用些,国产的差一点,其他影响不大。

如何用电饭煲煮一锅好吃的饭?

依我经验,有两点很重要。

一是按水位线放水,很多人煮饭还在用指关节放水法,现在的电饭煲都内置了煮饭算法,水位线就是煮饭算法的具象化,煮饭一定要按水位线放水才能匹配煮饭算法。高端电饭煲有多条水位线,要根据米种放水,别放错。

二是淘米时要把米淘成清水状态。关于淘米有两派,一派简单淘一下保留营养物质,另一派把米淘成清水状态。

我支持后者,大米绝大多数营养物质可通过菜补充,而且淘米主要淘掉米糠和加工时的灰尘等,把米淘干净有利于提高吃饭口感。

小结

关于如何做一碗米饭,这些就是我的全部认知了。

生活的幸福感源于这些点滴,从一碗好饭开始,到一家人幸福快乐的生活。

人生的幸福快乐,大抵如此。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xzjb/156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