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是一种古老的有机宝石,主要产在珍珠贝类和珠母贝类软体动物体内;而由于内分泌作用而生成的含 钙的矿物(文石)珠粒,是由大量微小的文石晶体集合而成的;种类丰富,形状各异,色彩斑斓;根据地质学和考古学的研究证明,在两亿年前,地球上就已经有了珍珠;在国际宝石界还将珍珠列为六月生辰的幸运石,结婚十三周年和三十周年的纪念石。具有瑰丽色彩和高雅气质的珍珠,象征着健康、纯洁、富有和幸福,自古以来为人们所喜爱。珍珠还分为淡水珍珠和海水珍珠两种。

珍珠项链

我们平日里所见的珍珠大多是穿成串的白色、浅*、浅粉等闪着美丽的光泽的圆形颗粒。人们用它做装饰品,有珍珠项链、珍珠耳环、珍珠戒指,等等。珍珠除了用于装饰外,还能磨成粉末入药,是美容养颜、安神去热的好东西。那么,珍珠是从哪来的呢?

贝壳中的珍珠

原来,珍珠是从一些贝类动物体内长出来的。由海水中的蚌、珍珠贝中长出的珍珠叫咸水珠;由河湖中的长出来的叫淡水珠。不过,并非所有的蚌、蛤里都有珍珠的。能够产珍珠的贝类有 十种之多。它们是不劳而获的动物。

晶莹剔透的珍珠

蚌、蛤体外有两片硬壳,叫贝壳。两片贝壳的内壁上,都贴着一片柔软的膜。这两片膜像外套一样包裹着蚌、蛤柔软的身体,所以叫外套膜。贝壳就是由外套膜所分泌的物质形成的。这种身体柔软,生有贝壳和外套膜的动物属于软体动物门。

居然这么多

外套膜表面分泌珍珠质而成的珍珠层,能焕发艳丽夺目的光彩。只有能分泌珍珠质的贝类,才会产生出珍珠。当水中的沙粒、某些寄生虫等异物偶尔进入贝壳与外套膜之间时,外套膜受刺激就分泌出珍珠质将外来物紧紧包裹住,一层一层,久而久之, 就形成了珍珠。珍珠贝中长出的珍珠是最美丽的也是最多的。偶尔红螺壳里也会产生红珍珠。

很稀有的红色珍珠饰品

有一句俗话说:“西珠不如东珠,东珠不如南珠”,也就是说珍珠质丰富的珍珠贝多产生在温暖的海洋里。我国南海所产的珍珠即“南珠”,是品质 的。珍珠大致分为天然珍珠和养珠两种。

由于现在海水污染严重,天然珍珠已十分罕见,所以人工养殖的珍珠成为制造珍珠首饰的主流。养珠的过程是:珠农先把一颗圆核母珠插入蚌体内,使蚌受到刺激而分泌珍珠质包裹母珍珠核,形成养珠。养珠十分辛苦,要先把蚌养3年,再插入珠核养10个月,像世界 的黑珍珠、南洋珠,则需要养3年5载才能成形。

非常少见的黑色珍珠

鉴别珍珠真假的方法珍珠仿珍珠珍珠手摸爽手、凉快。仿珍珠手感有滑腻感。牙咬无光滑感,常有凹凸感、沙感。牙咬有光滑感,用力咬涂层局部脱落。具有自然的五彩光,在一串项链中,其大小、形状也会有差异。形状多为球形,虹彩、光泽非常统一。

轻度加热无味,嘴巴呼气,表面呈汽雾状。轻度加热有异味,嘴巴呼气有水气。放大表面有纹理,能见到钙结晶的生成状态。放大只能看到蛋壳样的较均匀的涂层。让珍珠从60厘米高处掉在玻璃上,反跳高度35厘米。

天然珍珠

同样条件下,仿珠的反跳差。用偏光镜观察几乎全透光或半透光。透明层不是一个均匀的圆环体。

长久以来,受传统生物学的认知影响,人们认为珍珠是由于蚌类中进入沙粒等异物分泌珍珠质而形成的天然宝石。而今的科学家则普遍认为,珍珠的实际形成原因在于绦虫。研究发现,当鲨鱼或*貂鱼等大型鱼类排出的绦虫不慎掉入如牡蛎等的贝类中后,外套膜受到的刺激而形成的分泌物会使异物逐渐圆滑,最终诞生一枚晶莹圆润的珍珠。

这就是珍珠的由来,作为寄生虫竟然也可以这么漂亮,珍贵,实在是意想不到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xzjb/1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