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资讯

///////////DAILYNEWS//

科创快报

KECHUANG

NEWS

○科创成果

○重要资讯

本周要点

毫秒级时间温降近℃,“云龙”发动机预冷器研制有新突破

常温常压下生物质实现高速制备一氧化碳

仿生复合膜或成航天器防护“新装”

?

科创成果/重要资讯

毫秒级时间温降近℃,“云龙”发动机预冷器研制有新突破

近日,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三院31所预冷动力技术中心在北京云岗某试验台首次完成了“云龙”发动机预冷器Ma5热态试验,实现毫秒级时间温降近℃,试验达到预期目标。本次试验为预冷器国内首次Ma5大温降换热试验,充分验证了预冷器快速降温能力, 流量、 温度、 温降等多个指标达到了国内 、国际先进水平。

据了解,从“十三五”开始,31所同国内合作伙伴联合开展了大量基础性研究,并在年与泸州航空发展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合作成立泸州预冷动力研发中心。经过多年努力,团队先后解决了设计、工艺、装配、试验等关键技术,并成功研制出目前国内 尺度的预冷器样机。本次试验成功标志着31所“云龙”发动机技术攻关取得了里程碑进展。

常温常压下生物质实现高速制备一氧化碳

近日,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王峰团队与大连理工大学特聘研究员王敏团队合作,发展了一种光催化生物质氧化重整制备一氧化碳的新方法,实现了多种生物质多元醇和糖类在常温常压条件下高速率转化为一氧化碳,为生物质资源的利用开拓了新路径。

目前工业上将生物质资源转化为一氧化碳主要通过热解、液相重整或干重整等高温气化过程,这些过程反应温度高、能耗大。研究中,合作团队发展了一种光催化生物质氧化重整直接制备一氧化碳的新方法。团队制备了一种核壳型催化剂,促进氧气的吸附活化,产生 自由基活性氧物种;通过控制氧气与底物的比例,既能加速反应进行,同时又能避免底物过度氧化至 化碳,成功实现了温和条件下生物质高效转化为一氧化碳。在自然光照条件下,该催化体系依然可以稳定催化 产生一氧化碳。

该研究为生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提供了新思路。

仿生复合膜或成航天器防护“新装”

近日,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消息,该校俞书宏院士团队受天然珍珠母“砖—泥”层状结构的启发,研制出一种新型航天器外层防护材料——聚酰 —纳米云母复合膜。这种新材料由于采用了独特的仿生设计,其力学性能和空间极端环境耐受性均得到显著提升,有望取代现有的聚酰 基复合膜材料。

据了解,由于独特的双层类珍珠母结构以及云母纳米片的固有性能,仿生复合膜的性能明显优于纯聚酰 薄膜、单层类珍珠母结构的聚酰 —云母复合膜和以往报道的聚酰 基复合材料。此外,其抗紫外线老化性和高温稳定性也得到明显提升。

这项研究提出的独特双层仿珍珠母结构设计策略,为设计构筑其他高性能纳米复合材料提供了新思路。

内容来源:中国航天科工三院31所、中国科学报、科技日报

精彩文章合辑

推荐阅读

60S看科创

提升科学素质共建绿色家园:一起聆听“共话”

国际残疾人日

科技让残疾人具有“超能力”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文化+科技让国内 碑馆书法“飞”起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xzjb/103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