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壳网
广告是了解新产品最直接的渠道,但百出花样的文案总会绕得人迷迷糊糊。那些神奇成分、惊人功效、特别的使用方法,到底该信不该信?我们一起来看看化妆品宣传中常玩的几个小花招。 好几亿个“XX精华分子”? 所以呢? “公升矿泉精粹”“万个水凝因子”,广告中常有这类巨大的数目。这样几句宣传语往往暗示成分独特、高浓度。这样的信息是正确的吗? 从宣传看来,“神奇水凝因子”能“锁住达自体重量倍的保湿能量”,倒是与我们熟知的透明质酸性质相似,说明水凝因子也是亲水的高分子物质。再回到全成分表中去找,哦,原来是“生物糖胶-1”! 生物糖胶可以给皮肤提供即时与持久的保湿功能,没有粘腻感,其中掺杂着的岩藻糖提供舒缓的效果。它的确是个 的成分,但宣传败在了数字“万”上:以分子量为万计算,3.5x10^7个生物糖胶分子重约1.1x10-10克,只相当于个细菌那么重,微不足道。如果生物糖胶-1的浓度是0.1%,一瓶50克的面霜中该有万的43亿倍个分子才是! ——你才“万”?逗谁呢? “公升矿泉精粹”则要好猜得多,无非就是镁、锌、铜、锰这四种金属离子。但是,只要用正常矿泉水的离子浓度去折算一下就会发现,公升矿泉水精粹的这几种金属离子,重量恐怕要超过整瓶产品了…… 看到大数目,不能被它牵着思路走。记得折算成质量浓度再做判断啊! “爆浆”?“爆水”? 那可不等于补水 “爆浆”“爆水”什么的,能说明产品能给你肌肤补水补不停?错了,这只是配方小把戏。 能做到这个效果的护肤品,都得是乳液膏霜一类,因为配方里有油又有水才“爆”的出来。本来一瓶乳液就像摇匀的珍珠奶茶,珍珠是水滴,要均匀地漂浮在奶茶(油)里面,但它并不是永远这么稳定。当出水霜被抹到皮肤上时,皮肤上与罐子中不同的环境打破了这种漂浮平衡。好像一杯正在被大力摇匀的珍珠奶茶突然破掉、洒到了地上一样,油会均匀地铺展在皮肤表面,包裹在其中的水滴就露出来了。因为皮肤上油膜是不渗水的,水会一滴滴地凝在上面,就好像“爆水”一样。但与此同时,因为油膜不渗水,这几个水滴是再无进入皮肤的可能了,又怎么能给皮肤“补水”呢?甚至,后续的保养步骤中若有亲水性的成分,也难以进入这一层。所以,出水霜往往都是在保养步骤的 使用,这样,油膜还会有一点阻止皮肤中水分向外蒸发的效果,虽然不“补水”,但起码是“锁水”了。 还有一些乳液,虽然不会“砰砰砰”爆出水珠,但也会在皮肤上变得像水一样。这是因为皮肤上的一些离子使增稠剂失效了,乳液由稠变稀。这类乳液也没有什么特别突出的补水功效。 “保湿直达 层” —— 才不用你保湿! 常有护肤品说自己“保湿效果直达 层”。其实吧, 层的确是外用护肤品最难达到的一层,但它也是皮肤中水分最为充沛的一层——与身体深处任何一层一样, 中有血液和淋巴液,因此含有大概70%的水分。 中有血管与淋巴管分布 需要补水的是表皮,尤其是表皮的最外层角质层。表皮中没有血管与淋巴管,得不到这么大量的水分供给,只能以 层为水源地。表皮中的天然保湿因子(NMF),会像抽水机一样,源源不断地把水分“抽”再从外界散失出去,因此表皮的最外层角质层的含水量只有20%~35%,这么低的数值是正常的。如果“抽水机”工作不良,或者角质层向外界环境丢失水分的速度太快,就需要额外用化妆品去补充水分、减少水分散失了。 养分非要 靠“肌底液”才能吸收? 如果有肌底液或美容液的广告说,我的作用是让肌肤含水分充足,这样养分才能通过肌肤屏障,你是不是一定要买上一瓶? 这钱可以省省了:如果一种养分的特性决定了它能通过皮肤屏障,那么不管肌肤干燥或湿润,它就是能通过。当然皮肤含水量提高,肌肤屏障功能会降低,养分的确更容易被吸收。不过,在刚刚洗过脸或者用过爽肤水之后,肌肤已经处于含水较高的状态了,不需要其他保湿产品锦上添花。这也是我们说护肤要在洗完脸之后尽快进行的原因。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xgls/20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