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语文上册课文4珍珠鸟优质课件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www.pfzhiliao.com/ 4*珍珠鸟 《珍珠鸟》是五年级上册的第一篇略读课文,作者以细腻亲切的语言写出了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表现了作者与珍珠鸟之间的情谊,表达了“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感受。课文按照时间的顺序展开叙述,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4自然段)写作者为刚来家的一对珍珠鸟精心布置了一个幽静安全的住处,开篇的“真好!朋友送我一对珍珠鸟”奠定了全文的轻松基调;第二部分(第5—14自然段)写小珍珠鸟与作者由疏远到亲近的情感变化过程,这也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课文语言生动,很多地方写出了珍珠鸟的可爱,把作者与珍珠鸟的情感交融描绘得微妙细腻,作者对珍珠鸟的喜爱之情体现在字里行间。 1.认识“蔓、幽”等11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待”。 2.能借助关键语句,体会作者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3.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能梳理珍珠鸟与作者之间情感变化的线索。 多媒体课件 1课时 一、回顾方法,揭示课题 1.教师引导:快速浏览之前学过的三篇课文,作者都是通过描写什么来表达情感的? 预设1:《白鹭》是通过对白鹭的描摹,表达了作者对白鹭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预设2:《落花生》一课是作者借助落花生的特点来表达要做有用的人的人生感悟。 预设3:《桂花雨》一课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和桂花有关的事情来表达对故乡的怀念。 继续引导:这就是借助具体的事物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本课的作者想要借助珍珠鸟表达什么感情,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珍珠鸟》。教师板书课题(4*珍珠鸟) (出示课件3)请学生欣赏珍珠鸟的图片,简单介绍珍珠鸟。 珍珠鸟羽色艳丽,体形娇小玲珑,叫声细柔,给人以美的享受。 2.介绍作者(出示课件4) 冯骥才,祖籍浙江慈溪,年生于天津,当代作家。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义和拳》《神灯》,中篇小说集《斗寒图》《铺花的歧路》,短篇小说集《正义的感召》《雕花烟斗》等。他的散文哲理深邃,意境高远,想象丰富奇特,给人以心灵的陶冶,美的享受。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出示课件5)教师提出要求: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课文,自主识字。 2.(出示课件6)教师引导学生读词语,交流识字方法。 垂蔓深幽熟悉雏儿哟柜顶 享受陪伴趴在眼睑眸子 咂咂嘴待一会儿 3.全班交流识字方法,教师相机指导。 (1)“蔓、雏、柜、陪、眸”是形声字,可以用形声字的特点识记。 (2)(出示课件7)“雏”的意思是“幼小的鸟”,可以结合“雏鸟、雏鸡、雏燕”等词语识记。 (3)(出示课件8)“睑”和“眸”都是目字旁的字,和眼睛有关。“睑”指眼睑、眼皮;“眸”本指瞳仁,泛指眼睛。 (4)积累多音字。 ①(出示课件9)“待”:这个字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dāi和dài。在本文中的意思是停留,读dāi。读dài时,可组词为“等待、待遇”等。 ②(出示课件10)“蔓”:这个字也是多音字,有两个读音:màn和wàn。在本文中读màn,还可以组词“蔓生、蔓延”;读wàn时,可组词“藤蔓、顺蔓摸瓜”。 三、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 1.(出示课件11)教师提出要求:默读课文,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预设1:课文写了作者和小珍珠鸟相处的经历,写出了小珍珠鸟由怕人到渐渐和作者熟悉、亲近的过程。教师板书(怕人熟悉、亲近) 预设2:重点描写了小珍珠鸟的可爱。 预设3:课文写了作者和小珍珠鸟之间美好的情意。 预设4:课文写了作者从和小珍珠鸟的相处中获得的人生感悟——“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出示课件12、13) 2.(出示课件14)教师引导:请同学们自读课本上的学习提示,说说学习本课需要弄清哪些问题。 预设1:“我”是怎样逐渐得到珍珠鸟的信赖的? 预设2:课文中很多地方写了珍珠鸟的可爱,找出这样的语句,体会“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出示课件15) 四、合作探究,感悟变化 1.(出示课件16)教师提出读文要求: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自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借助表格梳理出“我”的表现和小珍珠鸟的变化。 学生自读课文,勾画描写“我”和小珍珠鸟表现的句子,梳理出“我”和小珍珠鸟的变化。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 (1)教师引导:为了赢得小珍珠鸟的信赖,作者是怎么做的呢?谁来读读画的句子? 预设1:我呢,决不掀开叶片往里看,连添食加水时也不睁大好奇的眼睛去惊动它们。 预设2:我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东西。 预设3:我用手抚一抚它细腻的绒毛。 预设4:我手中的笔不觉停了。 (2)教师过渡:作者就是这样一步步取得小珍珠鸟信赖的,那小珍珠鸟又是怎样一步步亲近作者的呢?谁来读读画的句子? 预设1:忽然有一个更小的脑袋从叶间探出来。 预设2:它先是离我较远,见我不去伤害它,便一点点挨近,然后蹦到我的杯子上,俯下头来喝茶,再偏过脸瞧瞧我的反应。 预设3:它完全放心了,索性用那涂了蜡似的小红嘴,嗒嗒地啄着我颤动的笔尖。 预设4:它也不怕,反而友好地啄两下我的手指。 预设5: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 (出示课件17) (3)(出示课件18)教师小结:随着时间的推移,珍珠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大,离作者越来越近,和作者之间的感情也越来越亲昵。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珍珠鸟由怕人到信赖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设计意图:以表格的形式,让学生感受小珍珠鸟和“我”是怎样一步步变得亲近起来的,有梯度的教学,降低了难度,让学生循序渐进地感受到美好情意。) 五、小组合作,体会情意 1.(出示课件19)教师引导:课文中的哪些语句描写了小珍珠鸟的可爱?你从中体会到“我”和小珍珠鸟之间怎样的情意?默读课文,勾画出相关语句,在小组内交流感受。 学生勾画语句,小组内交流。 全班交流。 预设1:从“哟,雏儿!正是这小家伙!”“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儿。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中可以感受到到作者对小珍珠鸟的喜爱。 预设2:“只是后背还没生出珍珠似的圆圆的白点儿。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小珍珠鸟漂亮和可爱。(出示课件20) 预设3:“起先,这小家伙只在笼子四周活动,随后就在屋里飞来飞去,一会儿落在柜顶上,一会儿神气十足地站在书架上,啄着书脊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一会儿把灯绳撞得来回摇动,跟着逃到画框上去了”中,“神气十足”“啄着书脊上那些大文豪的名字”写出了小珍珠鸟的可爱。从这些活灵活现的动作和幽默的描写中,我看出是作者的“放纵”才让小珍珠鸟如此活泼好动、无拘无束。 预设4:也看出了小珍珠鸟渐渐胆大。(出示课件21) 预设5:从“我不动声色地写,默默享受着这小家伙亲近的情意”中可以看出小珍珠鸟开始亲近“我”。(出示课件22) 预设6:从“这小家伙竟趴在我的肩头睡着了”可以看出小珍珠鸟完全信赖“我”。(出示课件23) 教师小结:“小家伙”一词在上面这些句子中出现了4次,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预设:作者描写小珍珠鸟时,四次用了“小家伙”这个词,我觉得作者就像父亲称呼自己的小儿女一样称呼小珍珠鸟,可见对它有多么喜爱了。(出示课件24)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找出小珍珠鸟的可爱,进一步感受作者描写的细致,从而明白作者借助小珍珠鸟想要表达的情感。) 2.教师引导:文章的结尾,作者说“我笔尖一动,流泻下一时的感受”,你认为作者是忽然产生了这种感受吗?你怎么理解作者的这种感受?(出示课件25) 预设1:作者说的“一时的感受”实际上是几个月来和小珍珠鸟朝夕相处后的情感迸发,“流泻”一词真切地表达了这句话是作者自然而然的感情流露。(出示课件26) 预设2:信赖是人和动物、人和人之间友好相处的基础,因为信赖而产生爱、温暖、包容,所以作者说“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出示课件27)教师板书(信赖美好的境界) 3.(出示课件29)主题概括。 4.(出示课件30)课堂小结:这节课我们结合学习提示了解了课文内容,知道了“我”和珍珠鸟逐步信赖的过程,还体会到了“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深厚情意。下面,请大家朗读课文,体会“我”和珍珠鸟之间的情意。 六、拓展延伸,布置作业 1.(出示课件31)拓展延伸。 (1)(出示课件32)教师引导学生用“信赖”开头,续写句子。 信赖,。 预设:信赖,是一座桥,让我们心灵相通。 (2)(出示课件33) 信赖是一盏灯 信赖是一盏灯,一盏明亮的灯, 她使我们前进的路上更明更亮; 信赖是一座桥,一座坚固的桥, 她使我们封闭的心灵相通相融; 信赖是一首歌,一首动听的歌, 她让我们在飞扬的歌声中欢笑愉悦; 信赖是一首诗,一首抒情的诗, 她让我们在诗意的生活中沉醉向往。 (3)(出示课件34)让学生欣赏反映人与动物之间互相信赖的图片,帮助学生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的情意。 (设计意图:语文课堂的学习本应由课内延伸到课外,这样的拓展延伸,让学生发现其实自己的身边就有许多这样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画面,从而指导生活。) 2.(出示课件35、36)课堂演练。 3.(出示课件37)布置作业。(1)阅读冯骥才的其他作品。 (2)完成本课练习。 七、板书设计 本课教学,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方法,引导学生体会珍珠鸟在“我”的呵护下由“怕”人到“信赖”人的变化过程,从而感受人与鸟的和谐美好的画面,进而实现本单元的人文主题“一花一鸟总关情”。 在课堂教学中,我根据课文的特点,采用循序渐进的方法一步一步引导学生理解小珍珠鸟对人的情感的变化。先是从表格入手,让学生整体感知小珍珠鸟是怎样一点一点变化的,让学生横向纵向观察内容并感悟,从而理解是由于作者的呵护,小珍珠鸟的胆子越来越大,最后竟然在作者的肩头睡着了。这种阶梯式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而自然而然地揭示“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这一主旨,效果较好。 本节课的默读比较多,朗读有点儿少了。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让学生多朗读课文,并且对其进行指导。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课文的内容才会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到朗读课文的过程中去,用语言把文本中蕴含的情感或道理读出来。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xgls/15858.html
- 上一篇文章: 人称透明草,外形不起眼,但是相当珍贵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