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海探珠古代的珍珠如何分级
北京白癜风医院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zn_bjzkbdfyy/ 珍珠被世人喜爱的历史已相当久远,我国是最早发现和使用珍珠的国家之一。由于珍珠的瑰丽和珍奇,自古历代帝王的皇冠上就嵌有大量的珍珠宝石。据《尚书》载,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就有关于珍珠的记载。那么在古代,人们是怎么辨别珍珠的等级呢? 清代的珍珠古代珍珠按大小分级 珍珠有不同的尺寸,尺寸越大,珍珠越稀有。 南朝宋沈怀远《南越志》认为,珍珠有九品,直径五分至一寸左右的为“大品”;一边扁平,一边如倒置铁锅(覆釜)状的为“珰殊”,也是珍品;走珠、滑珠、磥砢珠则是等外品。 清代海水珍珠,最大径约1寸《天工开物》也认为,直径五分至一寸又五分的为“大品”,有光泽略呈镀金状的为“珰珠”,价值一粒千金。 可见当时合浦珠市经营珍珠的专业化程度已经很高,品级分类也非常精细。 古代珍珠按重量分级 在古代,珍珠也有按重量分类的标准:每颗“重一分者银六倒,二分者四十倒”。八百颗珍珠重一两的称“八百子”,一千颗珍珠正好重一两的称“正千”。 而颗粒大的珍珠,“其重七分者为珍,八分者为宝,其价则莫可定云”。也就是我们现在“七珍八宝”的说法,意味着大珍珠是十分难得的。 明代金镶珍珠耳坠古代珍珠按色泽分级 在古代,决定珍珠的价值不仅仅看珍珠的大小,还要看珍珠的光泽。所谓“珠光宝气”,光泽是珍珠的灵魂。无光,少光的珍珠就缺少了灵气。 屈大均《广东新语》则说,珰珠“大而稍扁”的“南珠之明珰”,珠形圆满、色泽银白、光莹无丝络的为精珠。半明半暗者为褪光珠,次肉珠,次糙珠、药珠。 屈大均《广东新语》从文献记载可知,珍珠的质量识别,按传统标准可概括为“光、重、圆、大”4个字。根据形状、质量、大小、和光泽,将珍珠分为四品:圆球形或半圆球形,表面玉白色,全珠细腻光滑、闪耀珠光,为一等品;圆球或半圆球形、长圆形、腰鼓形,其大小不分,色泽较次于一等品,全珠细腻光滑、闪耀珠光,为二等品;全珠光滑,有细皱纹和珠光,为三等品;形状不规则,有明显的皱纹或沟纹,基本有珠光,为四等品。 这些种类、品级等质量要求,被广泛地记载在各个朝代的史籍中,成为古代南珠交易时重要的市场标准。 唐代耳坠,收藏于扬州博物馆而南珠中最名贵的品种为夜明珠,或称“夜光珠”“珰珠”。由两个半球(古称“覆釜”)状的珍珠合起来而成。夜明珠珠层厚,珠光强,在暗夜里会发光,是珍珠中的极品。 古代南珠,收藏于故宫博物馆年,北海珍珠场收到一颗产自北部湾的天然珍珠。这颗珍珠呈鹅蛋形,直径为15.5mm×11.2mm、重3.6克,圆滑无瑕疵,颜色银白,珠光闪耀,被称为“南珠王”。现作为镇馆之宝珍藏于北海南珠宫南珠博物馆内。 南珠王实景图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hxcf/16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吃牡蛎吃到珍珠,百万分之一的概率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