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篇文章之后,“我已经决定吃喜欢的东西,过短命的人生了。”

蛋蛋姐

转载自:酷玩实验室

摘要

本文基于大量研究,追溯了围绕奶茶产生的“奶茶胖”等社会问题,罗列整理了其成瘾性及针对性的戒断方法。研究涵盖背景概述、奶茶三大定律、奶茶的戒断研究三个部分。研究证明,戒断是肯定可以戒断的,决定能否成功的核心是——想不想戒断。

1、背景概述

21世纪是奶茶的世纪,也是胖子的世纪。

据统计,朋友圈里每10个喊着要减肥的人中,有11个都在被奶茶支配的恐惧中,俗称“奶茶胖”。按其发展程度,可以分为“奶茶胖”一至三期:

图1“奶茶胖”的一至三期发展概述

图2“奶茶胖”的一至三期图示

而“奶茶胖”问题,也仅仅是奶茶所产生的诸多社会问题的其中一个缩影。为了研究当代不同年龄、不同阶层的人对于奶茶问题的印象,以及探究这个问题的社会影响和研究价值,我们对不同人群进行了分类,并从中挑选了几位典型的极端人士,现整理如下。

1.1死不悔改型——即周杰伦型

这一类型属于典型的“完全奶茶化”的人群,即知道喝奶茶的负面影响,也明显已经受到了影响,但即使在被粉丝都吐槽、上微博热搜、成为年度新梗的情况下,还是决定铤而走险,继续喝奶茶。

我们以奶茶小公举周杰伦为例,分析了他的体重和奶茶的关系,发现他属于典型的“死不悔改型”奶茶胖选手。

图3周杰伦喝奶茶前后变化图示

图4周杰伦体重与奶茶的关系图示,其中摘录了周杰伦对“奶茶胖”问题的回应

值得一提的是,虽然死不悔改是一种比较恶劣的情形,但是如果家人不要放弃、进行积极引导,那么还是有好转的可能。但是周杰伦的妻子昆凌,却对这种情况采取了默许态度,最终对杰伦小公主的奶茶胖形成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令人遗憾。

图5“死不悔改型”家属的一般反应图示

杰伦小公举夫妇的状态,在全国总人口中并不少见。据我的抽样调查(样本量为我办公室共计4个同事),持和周杰伦同一观点的占据大多数,在本次调查中比例为%。

1.2因爱生恨型——既不愿透露姓名的某对夫妇型

也许是为了避免给大众“在给某饮料打广告”的错觉,这对不愿透露姓名的夫妇不希望再和某饮料被联系起来。

图6“因爱生恨型”的前后变化对比

但这种激烈的方式,也已经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对奶茶因爱生恨是多么可怕,爱有多深,恨就有多深。

因爱生恨的情况在全国总人口中很常见,但通常很难像该对夫妇一样真正和奶茶划清界限,因此通常的临床表现为:“嘴上说着拒绝,身体却很诚实”。

面对因爱生恨却藕断丝连、怕胖却戒不掉奶茶的现实,在民间逐步出现了很多论证喝奶茶有益的理论与之抗衡,其中最经典的就是“奶茶养生论”。

以下理论引用自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奶茶哲学系,某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胖乌鸦博士:

奶茶:

奶=不会胖,茶=不会胖,因此奶茶=不会胖。

珍珠奶茶:

珍珠=美容,牛奶=补钙,茶=养生,因此珍珠奶茶美容补钙又养生,不喝不是人。

该理论流传非常广,影响了一代网民对奶茶的态度。本论文目前尚未对其进行研究,不对该理论准确性负责。

1.3深恶痛绝型——即不喝奶茶的中老年人型

关于“被奶茶毁掉的中国人”的话题,不断成为朋友圈和微博爆款文章,诞生了许多10W+,也成为很多爸爸妈妈必转给孩子的文章之一。

图7“深恶痛绝型”图示,因未获得当事人授权,已作去敏处理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有相当数量的中老年群体已经被奶茶渗透,因此中老年群体在此问题上并非铁板一块,群体内部有着严重的分歧和分裂情形。

图8中老年人喝奶茶前后的常用表情包对比

在研究中,我们还发现了一种特殊类型:自己喝着奶茶、却劝子女不要喝。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体会到父母对子女的爱,不希望子女再走上自己的老路,可以说是可怜天下父母心。母亲节刚过去,我觉得大家给母亲最好的礼物就是点上一杯奶茶,并请不要给自己点。

据我的抽样调查(样本量为我办公室共计4个同事),持“深恶痛绝”这一观点的,在本次调查中比例为0%。但因我同事均未结婚生子,因此本次调查结果仅供参考。

1.4小结

年初,苏州抽检30批次网红奶茶全部含有咖啡因,登上微博热搜:

图9微博热搜资料图

之后不久,另一个话题紧随其后也登上了微博热搜:#奶茶这么美好怎么可能有错#

图10微博热搜资料图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大家对于奶茶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hxcf/124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