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深夜古董店》之初,倒是有一两分《民初奇人传》的感觉。因为背景都是民国初年,主角都是奇人异事。当然,核心悬念和故事是完全不同的。

《民初奇人传》

《深夜古董店》系列故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点,就是作者根据古董的特性,设定了一群可以与之进行沟通的能人异士,比如能召唤“瓷灵”使瓷器幻化成人的抚陶师、能与古钱币沟通的听泉师、能唤醒玉器为其所用的弄玉先生、能号令青铜礼器的永宝师等等。通过这些能人异士的“召唤”,古董能幻化成与之气质相符的人形,将自己的所见所闻与他们共享。

读第一本《寻瓷之旅》的时候,感觉作者吉羽对它这个奇妙设定的运用,没有发挥到极致,而是陷入到了一种套路之中。主要是通过抚陶师许枚和听泉师江蓼红的召唤,瓷灵或钱币提供一些他们在推理中缺失的一些关键线索。当然,有些时候,因为瓷器和钱币未能亲眼目睹或经历,重要线索依然会有所缺失。

读完第一本后,主要遗留的问题有两个。第一个是另一个抚陶师是谁,他将大家带入瓷境的目的是什么?第二个是那些人手上会不断蔓延生长的黑线到底是什么?当然,这些问题都在第二本的《炼金弄玉》中给出了答案。

第二本的故事只有三个,分别是《天蓝》《浇黄》和《瓷境》。在整体的结构设置上与第一部还是有所不同的。第一部的四个故事分别是《豇豆红》《祭红》《郎红》和《霁蓝》,主要围绕着四件瓷器,讲述了四个案子。当然蓝色的瓷境和一些受害者手上的黑线是他们共同的联系。

因为故事是相对独立的,所以读下来之后,感觉它们就是珍珠和珍珠项链的关系。四颗珍珠串在珍珠项链之上。但读完第二本的时候,我发现,我的这种比喻错了。因为第二本的三个故事,将第一本的四个故事又完整地串联了起来。所以,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比喻成是树干和树根的关系。

前面几个和瓷器有关的故事就是一节树干,讲的是一个完整的故事背后因为各个瓷器去向的不同产生的相对独立的故事。归拢到最后一章的《瓷境》,其实就是将落点落在了树根这个根源的故事之上,也可以理解为树根就是前面所有案件的动机所在。最后树根的故事解决了,那么前面遗留下来的问题和埋下的伏笔也就都有了答案。

这才是作者的在设计“深夜古董店”这整个故事的结构之时,最让人敬佩的地方。当然,这与他深厚的历史知识和古董知识是密不可分的。

也正因为如此,在最后的大战之中,各种身怀异能的人,才将他们的能力发挥得淋漓尽致,不仅仅是唤醒器物,让他们以人形出现。

比如,听泉师江蓼红利用凌空飞转的古钱的泉音,在关键时刻制造了让大家痛哭流涕的强大气场,救了许枚等一行人的性命。当然,并不是所有的古钱都有这么强大的恸哭的能量,而是这南陈宣帝所铸的钱存世不多,这钱的重量和五铢钱差不多,但一枚却当十枚五铢用,搞得金融崩溃,民怨沸腾,诅咒四起……而且,这钱铸成不久之后,陈宣帝就死了,钱也不流通了。所以,这钱的泉音才有这样的力量。

比如,在许枚等抚陶师的召唤之下,瓷的狮子或玉的狮子都在子时的时候,幻化成了真实的狮子。也不仅仅只是狮子,更有黄金打造成的,在眼睛和胸前嵌有宝石的螳螂,玉鹰、龙等等。

比如,瓷境的部分。有些瓷器是成套的。在子午时两个时间段,抚陶师可以进出瓷境。简单来说,这有两个功能,第一个是直接进入到瓷器的情境之中,藏身或避险;第二个,可以利用瓷器的成套性质,来完成空间的转移,这就有了点“任意门”的意味。当然,它的“任意”还是受到了限制,只能在瓷器的情境中穿梭。如果瓷器被埋在地里水里悬崖等危险地方的话,那么里面的人出来之后,也会陷入到危险之中。

在看到这些的时候,才会感受到作者为什么赋予这些人这样的能力,而且为书的奇幻性质注入了更多的色彩。

虽然是民国背景,但因为这奇幻的成分,让故事变得更加丰富。不过除了奇幻的部分,我还喜欢里面与历史结合的部分。比如关于张献忠的沉银部分,以及明代藩王府的金宝等等。

总体而言,这套《深夜古董店》对于推理爱好者而言还是值得一读的。主要有以下三个优势:第一,民国初年的特殊背景;第二,能人异士与股东之间的互动;第三,虚虚实实的历史和虚构故事的融合。但更重要的,是让我们通过小说这一载体,去了解平时不怎么会接触的古董知识。

所以,也就不得不感叹,这才是具有奇幻色彩的中国风悬疑小说。

寻瓷之旅-深夜古董店+深夜古董店(炼金弄玉)京东好评率%无理由退换旗舰店¥67.2购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gxzy/1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