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参与健康管理与商业医疗保险论坛 http://www.0594ptaf.com/m/

十万珍珠字,写进少年心

高二12班刘筱郁

“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由来同一梦,休笑世人痴!”以此作结,照应了开篇中的“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曲红楼就这样完结。纵观《红楼梦》,无非是名门望族由盛转衰的生活琐事,可是细细品味,认真咀嚼时,却可以发现这本书写人记事的与众不同。

运用主线勾连故事,跌宕起伏。黛玉一生命运坎坷,儿时丧母,寄居外婆家,中道丧父。小小年纪便遭受了失去至亲的痛苦,缺少父母之爱,也造就了黛玉敏感多疑的性格。她孤芳自赏,与众人不合,交心的朋友很少,只有宝玉一人。渐渐地,她也与宝玉之间产生了爱慕之感,可是由于封建礼教,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两位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最终,黛玉在悲痛中仙逝,一个如花的女子,经历了这样的悲惨遭遇,实属可惜。 一回中,“宝玉出家”这个片段给我留下了较为深刻的印象:光着头,赤着脚,身上披着一领大红猩猩毡的斗篷,向贾*倒身下拜……一僧一道,夹住宝玉说道“俗缘已毕,还不快走。”说着,三个人飘然登岸而去。贾*未追赶上,只听得“我所居兮,青埂之峰。我所游兮,鸿蒙太空。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渺渺茫茫兮,归彼大荒。”一切从情生,一切由情止。一切故事,一切爱情都从青埂峰开始,也从青埂峰结束。原来不过是红楼一梦,世间万事,皆不过是红楼一梦。宝钗的情,黛玉的心,对宝玉来说都是无法拒绝的,宝钗爱着宝玉,宝玉恋着黛玉,情和伤围绕着三者,也让痛苦在他们的心间升起涟漪,一个英姿少年就这样看破红尘,远离俗世……全书以宝玉、黛玉、宝钗的爱情为线索,展开叙述,跌宕起伏,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运用诗文写人叙事,曲折隐晦。表现手法在诗文中较为常见,如托物言志“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 ”,以“石灰”来表达诗人内心的志向;如借景抒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以“明月”来表达诗人内心的“思乡”之情……在这本书中,几乎每一个章节中都会有一些诗文。我印象比较深刻的是第五回中的“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次读时,心中会有一个疑问:真假有无,这不矛盾吗?那作者为什么这样写呢?第二次读,借助一些参考资料,才体会到一些意蕴。这是对这本书的一个概括,全文大概看好像是假的,仔细看又好像是真的,里面的人物一个个都是虚构的,但一个个又可以在大千世界找到相似的人,这就是作者的高明之处。看似矛盾,实则点明整本书的主题,别具一格,意义隐晦,且耐人寻味。第三十五回,鹦哥儿学着黛玉的样子,长叹一声,似黛玉素日吁嗟音韵,念到:“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尽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里暗示黛玉心中哀情无法向他人倾诉,只好借鹦鹉之语传达出来,人鸟相怜,体现了诗意与真实的统一,也为黛玉孤独的生活增添了几分情趣。

渗透文化叙事写人,增强底蕴。第四十一回,贾母请刘姥姥吃茄鲞一事,引出茄鲞的做法:把茄子皮刨了,净肉切成碎钉子,用鸡油炸了,再用鸡脯子肉并香菌、新笋、蘑菇、五香腐干、各色干果子,俱切成钉子,用鸡汤煨干,将香油一收,外加糟油一拌,盛在瓷罐子里封严,要吃时拿出来用炒的鸡爪一拌即可。可见过程繁琐,复杂,且用的配料都是一般人家没有见过的东西,由此说明,一分耕耘一份收获,正因为茄鲞的步骤繁多,制作不易,所以才十分美味。总结一句话:做美食如做人,程序复杂了,受的痛多了,才会迸发出无穷的潜力,得以重塑与众不同的自己。这里,有中国的美食文化。第六十二回:果见湘云卧于山石僻处一个石凳子上,业经香梦沉酣,四面芍药花飞了一身,满头脸衣襟上皆是红香散乱,手中的扇子在地下,也半被落花埋了,一群蜂蝶闹穰穰的围着他,又用鲛帕包了一包芍药花瓣枕着。众人看了,又是爱,又是笑,忙上来推唤挽扶。湘云口内犹作睡语说酒令,唧唧嘟嘟说:泉香而酒冽,玉碗盛来 光,直饮到梅梢月上,醉扶归,却为宜会亲友。这段话是全书中描写景和人中我最喜欢的一个片段。以花为被,用花当枕,别有一番情趣,手中的扇子也被落花所埋,可见湘云是一个洒脱不羁的人。她的醉语体现了她深厚的诗词文化:欧阳修写的《醉翁亭记》,古诗,骨牌名,曲牌名还有历书,见出她的阅读阅读视野。

凄凉悲切叙事写人,奠定基调。第二十八回,一首《葬花吟》道出了黛玉的身世之悲。“花谢花飞花满天,红香消断有谁怜?”此句写名为落花无人怜,实则哀叹自己身世苦。“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则表现自己寄人篱下,需处处小心谨慎的无奈之情。“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尽头”“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是希望自己可以像鸟儿一样拥有一对翅膀能够飞翔,表明了她不受封建束缚,追求自由的精神,体现了她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节操。“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以这几句结尾,感叹青春易逝,纵使自己拥有稀世容颜,也难逃岁月的侵蚀。况且自己又寄人篱下,即使老去也无人知晓,感叹自己的身世之悲。仔细咀嚼这部分,对照全文摘要,才发现黛玉因为爱花,才葬花;因为伤逝,才悲愤;因为在乎和珍视对方,才争吵;也因为前生注定的悲惨结局,才显出此生的寂寞凄凉。

鲁迅先生说:“自有《红楼梦》出来以后,传统的思想和写法都被打破了。”与其他小说对比,这本书独具一格,它写日常,写琐事,写凡人,写出了世情百态,超出了许多名著所写的范围,仔细研读它,就会在经典的写人记事中认真思考自我,体悟 冷暖,感慨大千世界。就像王蒙对《红楼梦》的评价:它自成一个宇宙,一个世界,既丰富又复杂,既深邃又玄秘,既真实生动又意味无穷。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cypf/89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