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静,人不病张仲景留下一方,专治烦躁不
点击??????免费领 今天这篇文章跟大家聊聊张仲景的一张方子。可以让烦躁的心,静下来。 心静,人不病。我们身上的很多病,就源于内心的烦躁。 方子是*连阿胶汤。它源于张仲景的《伤寒论》。配伍如下—— *连12克。*芩和芍药各6克,鸡子*2枚,阿胶9克。水煎服,阿胶烊化,鸡子*搅匀冲服。 先给大家说一张真实的案例。 有一个70岁的男子。 一直都是性情急躁,心里头乱糟糟的。心里没有一天是清净的,总之各种不称心、不如意、不顺眼。 结果,有一次因为家中琐事,就情绪不受控制了。激动不已,烦躁不安,日夜不寐,睡眠质量大大降低。 看上去似乎是精神失常了,看谁都想骂,哪怕是身边走过的陌生人,也有烦乱怒骂的冲动,言语狂乱不休,令人不知所云,日夜不止。 家里人决定,带他看中医。找到了朱师墨老前辈。 朱师墨,原名叫做朱清源。年生人。早年他曾经拜师施今墨,改名叫做朱师墨。他历任中华全国中医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中医学会理事长等职务,是新中国湖北中医事业的奠基人和开拓者之一。 刻诊,舌苔少,舌红绛,寸关脉大,脉象弦数。患者尿色深*,口干,总吵着要喝水,面红目赤。 朱师给开了一张方子。但见—— *连8克,*芩,麦冬各12克,阿胶(蛤粉炒珠),赤芍,白芍,龙胆草,酸枣仁各9克,珍珠母30克,生地24克。水煎服。 结果患者用药3剂后,可以入睡了,晚上能睡2到3个小时。怒骂、狂躁、胡言乱语的现象有所减轻。接着原方再加入菖蒲6克,郁金6克,继续投用。 用药4剂后,症状进一步好转。夜里睡眠达到4到5小时。这时候原方去掉龙胆草,加龙齿、磁石。再投4剂。 最终患者诸证悉平。 从患者的舌脉和全身症候来看,基本考虑是阴虚阳亢、心肝火旺引起的。 患者脉象寸关两部偏大。寸关两部,候的是心肝。主中上二焦。脉大而弦数,摸上去硬邦邦的,急速,就是典型的热象。绛红舌,舌苔还少,也是热盛津伤的表现。 心与小肠相表里。心火旺,下移小肠,尿又生于小肠,所以这个时候就尿*。心肝之火上炎于面,导致脸发红,眼睛也发红。热盛津伤,就会口渴。心藏神,肝藏*。心肝火旺,神*不安,就会精神烦躁、怒骂不休、难以入睡。 这个状态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患者一直都是性情急躁善怒,心中总是烦乱。他的心里头,早就不净了,早就为邪火所扰。只不过,如今加重了。 定要滋阴、安神、去火。医案里朱师用的配伍里头,和开篇所说的*连阿胶汤有点像。 *连、*芩、阿胶,芍药,就是*连阿胶汤的基本组成。人家把鸡子*去掉了。 *连阿胶汤就是用于滋阴降火、除烦安神的。它本治疗阴虚火旺、心肾不交证。*连和*芩可以去心火,阿胶可以滋肾阴、补阴血。白芍可以辅助阿胶养阴养血、凉肝除烦。总体来说就是滋阴清火的方子。 朱师再加入赤芍、龙胆草、珍珠母、酸枣仁、麦冬、生地。其中,赤芍可以凉血活血,龙胆草可以清肝火。珍珠母可以重镇安神。酸枣仁可以滋补心肝阴血。麦冬、生地可以滋补心肾之阴。 全方清心、凉肝、养血、滋阴,又重镇安神。就十分契合患者的病因病机。后来加入菖蒲、郁金,以及龙齿、磁石等等,都是为了重镇安神、开窍醒神。 *连阿胶汤本身的适应症是脉细数、舌红少苔、口燥咽干、心中烦热不宁,晚上睡觉困难。这样的情况在生活中是多见的。五六十岁以后的人更容易。他们相对容易阴虚不足(年龄规律所致)。主要问题是心里头烦乱、不净。一天到晚,看什么都烦,听什么都闹心。 这样的人应该看看中医。确属心火亢盛、心肾不交引起的,*连阿胶汤加减,是比较好的思路。 想心静,还得靠自己的修为。读一本好书,抚一曲古筝,品一壶香茶,闻一缕花香。可能都会让我们清净一点。一颗清净的心,不但源于阴阳的平衡,更源于我们对自己的修炼,对世界的认知。心静了,气血就相对平和了,身上的毛病,也就有了逐渐好转的基础。 本文理论依据:《中医方剂学》文章仅供参考、学习,不替代医嘱和处方。文中所述配伍,必须在中医师当面辨证指导下来借鉴、应用,切勿盲目尝试。 点开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baozhidingwei.com/zzcypf/10260.html
- 上一篇文章: 宝可梦晶灿钻石amp明亮珍珠游戏中如
- 下一篇文章: 收藏10种中成药可用于神经衰弱,改善神